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大,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 (1)描述图中所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归纳两点。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3)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据图指出图示地区海拔最高处年降水量约为 (毫米)。 (2)据图指出A-B沿线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差异。 (3)分析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4)描述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13分) 材料一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区”)。如何利用“综改区”的“先行先试”权,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完成依赖于煤炭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成为山西“十二五”的战略重点。 材料二 “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 (1) 山西省利用本区 、 等资源优势,围绕 开采,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山西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纬度较高的两条运煤铁路干线从北往南依次是 和 。 (3) 说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资源优势条件。 (4)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快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请你为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通过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目前珠江三角洲将部分产业向粤北、粤东、粤西等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移入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回答各题。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 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 丰富的矿产资源 C. 劳动力素质高 D. 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2.促使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向粤北、粤西等地区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①劳动工资水平 ②土地价格 ③政策 ④市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腾笼换鸟”对粤北、粤西等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③两条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和水电 B.石油和煤炭 C.天然气和水电 D.煤炭和天然气 2.②线路建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彻底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③促进经济、技术优势的发挥 ④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各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 ③加强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 ④加强了中部产粮区和西部草原区的恶性竞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东北地区西部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是 A.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B.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 C.发展以屠宰加工为主的原料型生产 D.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至今仍是世界河流的治理与开发的成功范例。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图,回答各题。 1.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实现统一开发和管理的核心是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防洪 C. 发电 D. 灌溉 3.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B. 河流左岸更容易被侵蚀 C.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D. 水面宽度一年中枯水期最小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当地大气污染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但是雨林面积正逐渐缩小。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内40%的亚马逊雨林将被彻底毁坏;20%的雨林将严重退化。 据此回答各题。 1.不属于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A.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故称为“地球之肺” B.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①迁移农业 ②修路、城镇建设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A. ①② B. ①②③ C.③④ D. ①②③④ 3.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循环旺盛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读图回答各题。 1.影响图中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2.在图示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退耕还林 B. 扩大种植业的种植面积 C.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D. 大面积植树造林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各题。 1.图示地区主要气候特征是 A. 干旱 B. 雨热同期 C. 高寒 D.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2.图中甲处科研人员利用麦秆等扎设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方格形带状沙障,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削减风力,截流水分 C.防止土壤盐碱化加剧 D.减少水土流失
2011年新年伊始出现的低温冰冻天气导致贵州大面积遭受冰冻灾害,贵州9个市(州、地)不同程度受灾。面对冰冻天气,气象部门主要是发布冰冻预警,对百姓出行和生活作出提示。据此完成第各题。 1.气象部门要对冰冻天气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报主要借助于 A. RS B. GIS C. GPS D. RS和GIS 2.贵州出现大面积低温冰冻等恶劣天气的自然原因是①南方地区减灾、防灾基础设施不足 ②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 ③西南暖湿气流活跃 ④贵州地形平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计划2015年建成一个由三十几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地理信息技术网。据此回答各题。 1.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所属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下列不属于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范畴的是 A. 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 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 C. 为民航客机导航 D. 及时获取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信息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区域特征差异明显。据此回答各题。 1.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A. 三江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B. 我国季风区的共同点都受夏季风影响 C. 山西省与陕西省界线模糊 D. 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秦岭、长江 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条件 ③土地条件 ④矿产资源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人文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松嫩平原主要种植水稻、油菜 B. 松嫩平原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C. 长三角地区以旱地耕作业为主 D. 长三角地区西部畜牧业发达
阅读青藏高原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材料二:喜马拉雅山脉山区共有15万多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川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对应选择: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特点。 (3)材料二中的喜马拉雅山是一条巨大的褶皱山脉,主要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而成。 (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这些冰川的消失? (5)试将下列的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只能填字母代号且不能重复)。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的膨胀 C.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D.极地冰雪融化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读某地东西方向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12分) (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 (2)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乙 ;丙 。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乙、丙三地中的 地。 (4)在图中②、③两处用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② ;③ 。 (5)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地球外部四大圈层相互联系,并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和“四个地区气温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10分) (1)上图中乙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是 。 (2)在图上画出丙点的近地面风向(用虚线表示气压梯度力,实线表示风向)。 (3)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这时是北半球的 季(春、夏、秋、冬)。 (4)常年受甲和乙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和 。 (5)上图中C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6)上图中D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与其相对应的自然带是 。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 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 其判断依据是 。 (2)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3) 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4) 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 ,C点的地方时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
下列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由北往南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问题: 1.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1.图中b、c、d三个地区附近河流的横断面与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A.b—②、c—③、d一① B.b—③、c—②、d—① C.b—①、c—③、d—② D.b—①、c—②、d—③ 2.该河流经过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A.a、b B.b、c C.a、d D.c、d
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 A.用水量大 B.年径流量小 C.污染严重 D.河流流程短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据此完成各题: 1.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A.老—新—老 B.新—老—新 C.无规律 D.新—较新—较老—老 2.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各题: 1.下列地形主要受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落基山的隆起 B.亚马孙平原的形成 C.阿尔卑斯山的角峰和冰斗 D.海南岛海边的沙滩 2.关于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B.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C.外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内力作用进行得很慢 D.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各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开罗 D.北京 莫斯科 伦敦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据此回答各题:
1.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 2.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