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依据农业生产对象划分的

B.畜牧业属于粗放型农业

C.种植业属于集约型农业

D.我国农业以商品农业为主

 

 若甲城市在黑龙江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II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    )

6ec8aac122bd4f6e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阶段I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

6ec8aac122bd4f6e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6ec8aac122bd4f6e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下国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2题。

6ec8aac122bd4f6e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最佳选择应为  (    )

6ec8aac122bd4f6e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地

2.关于①处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

6ec8aac122bd4f6e①处可能交通拥挤             B.①处可能环境质量下降

C.①处可能用地紧张             D.①处可能交通更为便利

 

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起点为零。读图完成以下2题.

1.6ec8aac122bd4f6e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   (    )

6ec8aac122bd4f6e1    B.2        C.3        D.4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右图所示人口增长类型一致的是 (   )

A.德国         B.中国         C.印度         D.朝鲜

 

 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6ec8aac122bd4f6e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下列城市区位分析正确的是(     )

①我国北方平原多,城市多沿交通线分布   ②南方水网密布,城市多沿河设城

③西北地区,绿洲是城市的良好区位       ④青藏地区城市多沿河分布

⑤重庆有“山城”之称,山区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清末后,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原因是    (   )

6ec8aac122bd4f6e气候异常恶劣                 B.矿产资源枯竭

C.大运河淤塞难以通航           D.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一般来说,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小,关于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C 人口稀少  D 交通便捷

 

 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

6ec8aac122bd4f6e①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②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政治、历史地位 ③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中心 ④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货源和销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右图A、B、C、D四个城市,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A    B.B        C.C        D.D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回答以下2题。

1.下列关于城市实施“无车日”策略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6ec8aac122bd4f6e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降低能源消耗

C.缓解道路交通拥挤的压力       D.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2.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提倡乘坐私家车出行

C.在城市的交叉路口建设立交桥       D.在十字路口多设置红绿灯

 

 指出下列四幅图中,哪一幅城市功能分布较合理(   )

6ec8aac122bd4f6e

 

 有关城市经济地理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6ec8aac122bd4f6e城市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空间关系

B.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往往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C.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决定于一个国家的政策

D.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会形成城镇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福利       C.文化观念        D.自然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开始向“低-低-低”转变的标志是(    )

6ec8aac122bd4f6e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        B.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C.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                D.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判断以下2题。

1.6ec8aac122bd4f6e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

6ec8aac122bd4f6e93%     B.23%  C.13%     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6ec8aac122bd4f6e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下列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  )

6ec8aac122bd4f6e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周期性

 

 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读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以下3题。

6ec8aac122bd4f6e

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A.稳定上升         B.波动上升         C.稳定下降         D.没有变化

2.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6ec8aac122bd4f6e由山区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3.促使我国这种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好

 

 

6ec8aac122bd4f6e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1973年

2000年

能源进口依赖率(%)

89.4

81.0

石油消费比重(%)

77.4

53.0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例(%)

79

82

材料三: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⑴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⑵材料三是日本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⑶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4)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是(  )

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资料1:见下图。

6ec8aac122bd4f6e

资料2:见表1和下图。

表1: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总产量(亿吨)

4.62

4.53

4.57

4.31

总需求(亿吨)

4.79

4.83

4.88

4.93

供需平衡(亿吨)

-0.17

-0.30

-0.31

-0.62

注: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

6ec8aac122bd4f6e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______趋势。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_____ 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__地区。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________。

(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____________趋势。

(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________方向移动;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________。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读欧洲工业废气扩散图,回答:

6ec8aac122bd4f6e

(1)下述国家中,工业废气污染严重的国家是                        等。

6ec8aac122bd4f6e西班牙    B.瑞士   C.英国   D.德国   E.意大利   F.芬兰

(2)工业废气向                 方向扩散,是由于           (气流)的影响。

(3)排放的工业废气主要是                                             

(4)这些工业废气大量排放,使大气污染加重,他们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分别是

                                                                         

 

 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答相应问题。

 

 

耕地面积(万公顷)

森林草地覆盖率(%)

气温年较差  (℃)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

粮食总产量(万千克)

人口(万)

1970年

4

18

33

4 30

1.5

9600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 5

9900

35

(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         %。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                        

 

 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

6ec8aac122bd4f6e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土,减轻土壤侵蚀和沙尘天气的危害

D.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

 

 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舟山渔场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B、避免高温作业

C、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

D、避免赤潮发生

 

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①a一粮食 ②b一养禽  ③c一秸秆  ④d一发电

6ec8aac122bd4f6e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实现有机质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②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③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6ec8aac122bd4f6e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