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题。

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 ①气候变暖 温室作用加强 气候变暖

B. ①气候变冷 温室作用减弱 气候变冷

C. ①气候变暖 温室作用减弱 气候变冷

D. ①气候变冷 温室作用加强 气候变暖

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 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 引起海平面下降    B. 腐蚀建筑物

C. 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皮肤癌患者增多

 

菲律宾玛雅生态农场位于首都马尼拉附近,农场主在36公顷的丘陵地上经营了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还设有每天产气近20万立方米的沼气池和饲料加工厂,基本实现了无污染生产。下图为玛雅农场物质循环生产图,完成下面小题。

1.玛雅生态农场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    (  )

A. 地形条件

B. 气候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水文条件

2.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

A.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更多样化的农产品

B. 发展身心健康疗养所

C. 扩大沼气生产规模并销往首都

D. 附近经营高品质的特色农场酒店

 

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A. 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 沼渣、粪肥、塘泥

C. 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 菌渣、沼渣、塘泥

2.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 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 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        ,其中图    所示岛屿面积较大,图甲所示岛屿位于图乙所示岛屿的    方向。 

(2)甲、乙两图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    ,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     

(3)图甲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4)甲、乙两图所示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5)甲、乙两图中③④是我国著名的盐场,说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

 

目前我国已建有五座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0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2)若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飞往中山站,说出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3)请说出图中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并判断其与其他四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小题。

1.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

A. b    B. c

C. d    D. e

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 经度向西至20°W    B. 20°W向西至90°W

C. 90°W向东至90°E    D. 20°W向东至90°E

 

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一年中不同时期河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岛上居民欲在夏季开发岛上浅水游泳区,最适宜浅水游泳的地点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该图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 新图比例尺为1:5000 B. 新图幅为原图的2倍

C. 甲地地表坡度变陡 D. 丙、丁的图上距离为原图的两倍

 

    我国某地9家养鸭场出现禽流感疫情。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以疫点为圆心、半径3千米的疫区范围内的10万只家禽需全部进行扑杀。而在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千米内的受威胁区域需实行强制免疫、防疫消毒、加强监测等措施。

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分布图的比例尺约是(  )

A. 1∶100 000 B. 1∶200 000 C. 1∶300 000 D. 1∶600 000

2.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判断正确的是(  )

A. 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①③⑤村落 B. 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③⑤村落

C. ①村在②村的西北方向 D. ④村在⑤村的东北方向

 

    2015年10月16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万高铁项目协议。图为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雅万高铁全长约为    (  )

A. 50千米 B. 150千米 C. 250千米 D. 350千米

2.雅万高铁的总体走向为    (  )

A. 西北—东南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东西走向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 )

A. 回到M点 B. 在M点正西方 C. 在M点正东方 D. 在M点东南方

2.O和P两点之间的纬线段长度约是    (  )

A. 4440千米 B. 3330千米 C. 2220千米 D. 1820千米

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

A. 一直向东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 一直向西 D.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沙江下游是我国梯级电站建设推进最快的地区。下图示意金沙江下游河段四座巨型梯级水电站分布。

(1)归纳金沙江下游河段水电站的特点。

(2)说出金沙江下游的流量特点。

(3)推测近年来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建设发展迅速的可能原因。

(4)指出金沙江下游大规模推进巨型水电站建设可能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十五)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

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2分)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3)解释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4分)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

A. 湖面少风浪    B. 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 冬季不结冰    D. 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     B.     C.     D.

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 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 入湖河水量减少    D. 出湖河水量增大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B.      C.    D.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

B. 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

C. 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

D. 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2.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

B. 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

C. 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

D. 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水库建成后能够    (  )

                  

A. 改善航运条件    B. 开发河流水能

C. 增加径流总量    D. 消除地质灾害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

A. 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 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 河湖众多,少泥沙

2.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  )

A. 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 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 占用大量耕地

D. 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 1—3月    B. 3—6月

C. 6—9月    D. 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

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 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 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 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 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 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3.如果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 极密    B.     C. 中密    D. 稀疏

2.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西北地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 黄土高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 城市地区——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 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近年来,在建设防护林中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原因是    (  )

A. 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 美化林区环境

C. 降低植树成本    D. 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读热带雨林被破坏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热带雨林中土壤十分贫瘠

B. 热带雨林只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C. 热带雨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

D. 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

2.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比较贫瘠的主要原因包括    (  )

①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不足 ②枯枝落叶分解缓慢,释放养分不足 ③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④降水多,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的养分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雨林大面积被毁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  )

A. 太阳活动频繁    B. 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C. 流经雨林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不大    D.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如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下列各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     B.

C.     D.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     B.

C.     D.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的。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 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 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 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2.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

C. 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 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 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 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 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以下题目。

1.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 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及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

C. 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 化学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

2.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  )

A. 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

B. 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

C. 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

D. 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