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

A. 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B.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 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 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目前为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实施的工程措施是(   

A. 采用滴灌技术,科学用水    B. 修建水库,积蓄降水

C. 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D. 加大开采深层地下水工程建设

2.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A. 青岛    B. 杭州    C. 广州    D. 南宁

3.下列关于水资源节流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B.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D.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加强

4.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下列正确的措施有(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
⑤开挖入海新河
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A. ①③    B. ②⑤⑥    C. ③⑤    D. ①④⑤

5.下列符合目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①大力开发使用海水淡化技术
②南水北调
③黄河小浪底工程
④农业节水灌溉
⑤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⑥限制用水量大的企业的用水量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②③④

 

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是( )

A. 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B. 地下水受污染

C. 减缓地面沉降,保护地下水资源

D. 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

 

读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北方耕地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地区人口密度大,开垦的土地多    B. 北方发展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更好,比南方更宜发展种植业

C. 我国北方以农业为主,充工业为主    D. 北方平原面积大

2.长江三角洲虽然水资源问题丰富,但仍常闹水荒。其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伏旱持续时间过长    B. 水污染严重    C. 浪费现象严重    D.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特别大

3.从图中信息可推知( 

A.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土条件配合欠佳    B. 我国南方粮食商品率更高

C. 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造成的    D. 水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单位面积耕地年总产量高于北方的主要原因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 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 2500米以上地带    B. 1900—2500米地带    C. 1300—1900米地带    D. 1300米以下地带

 

(题文)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指          

A. 节约利用    B. 综合利用    C. 寻找替代资源    D. 无限制的开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

B. 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C. 在海洋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

D. 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放牧    B. 过度开垦    C. 过度砍伐    D.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题文)读图,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河流含沙量增大    B. 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C. 水土流失    D. 河流水位下降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 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渍化    D. 物种灭绝

 

(题文)由于石油短缺,引发了广东建立石油储备基地的机制,从石化工业基础或海运条件考虑,广东的石油储备基地应选择在(   

A. 广州    B. 茂名    C. 湛江    D. 中山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退化率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坡向为(   

A. 南坡与北坡    B. 东南坡与南坡    C. 东坡与东南坡    D. 南坡与西南坡

2.下列对图示信息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A. 降水越少,草场退化率越高

B. 该地的居民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约4 700~4 900 m左右的南坡附近

C. 该地区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地势较低的北坡草场进行

D. 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总体呈负相关

 

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能消除环境污染,而是________污染,促使环境污染________ 。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________、过程的________、规模的________。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题文)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两方面

B.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问题已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C. 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D. 近两年,我国的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量在减少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的是(   

A. 环境污染    B. 人口增长过快    C. 生态破坏    D. 资源短缺

 

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

B. 大量使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

C. 砍伐森林——酸雨

D.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变暖

 

(题文)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 在资源短缺方面,发达国家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

B. 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

C. 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主要酸雨对植物、动物等的危害

D.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出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

 

(题文)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A.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 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 规模的全球性    D. 过程的不可逆性

 

下列选项,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A. 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落后    B. 片面追求利益增长    C.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追求短期利益

 

读“1991~2007年我国逐年排放SO2情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 )

A. 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B. 片面追求利益增长    C.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 追求短期利益

 

大量使用冰箱、空调会造成(      

A. 酸雨    B. 臭氧层破坏     C. 海平面上升    D. 空气污染

 

关于世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不存在环境问题    B.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就要恶化

C. 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发达国家    D. 局部的污染也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环境污染

 

下图为碳元素的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项组合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2.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降低②环节的是( 

A. 新型能源的利用    B. 私家汽车的推广    C. 城市绿地的建设    D. 退耕还湖的实施

 

(题文)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南地区土地盐碱化    B. 东北地区湿地萎缩    C.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D. 西南地区水土流失

 

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 减轻大气污染    C.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 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使人的听觉器官易发生急性外伤,致使鼓膜破裂出血的噪声级为    

A. 100    B. 120    C. 140    D. 80

 

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