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陕州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属黄土高原的延伸部分。这里气候干燥少雨,树木稀疏,生活在此的人们因地制宜,开挖窑洞,院里栽种树木,“地坑院”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形成了“远看见树不见村,临近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建筑景观。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许多“地坑院”村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2009年初,陕州政府展开了“地抗院”营造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16年5月,“地坑院”景区正式开园。下图为陕州“地坑院”景观图。

从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角度,提出景区可持续开发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30年平均降雪日数分布图,图中甲区域常在冬春季节出现白灾,又称“白毛风”,是指大风呼啸,雪花飞舞,到处是白茫茫一片,松散的积雪被卷起使天空中的能见度下降的现象。“白毛风在气象上称为“吹雪”(水平能见度在1.0~10.0公里以内)或“雪暴”(水平能见度<1.0公里)。

材料二 北纬45度附近区域是玉米的最佳生长区,图中乙区域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材料三 下图中丙区域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说明甲乙两地降雪日数差异的原因。

(2)分析甲区域出现“白灾”对农业的主要危害。

(3)分析乙区域作为“黄金玉米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所面临的问题。

(4)说明丙区域“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中某国为内陆国,全国以高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主要铁路和公路网集中在西部,边远地区依靠航空沟通。基础设施缺乏,旅游业较为落后。图中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因海水干涸而成)富含锂、钾、硼、镁等资源。目前该国盐沼资源开发利用以出初级产品为主。

(1)推测该国人口集中分布地区,并分析主要原因。

(2)简述图中盐沼的形成过程。

(3)请为该国开发利用盐沼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中有河流,则该河流

A. 流向东北    B. 水能丰富    C. 汛期较长    D. 为地上河

2.图示时期最有可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1月

 

新疆吐鲁番盆地每年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是我国夏季气

温最高的地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吐鲁番盆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断裂陷落——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B. 碰撞挤压——冰川侵蚀——流水沉积

C. 断裂陷落——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 碰撞挤压——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2.推测博格达峰基带植被类型可能为

A. 高山草甸    B. 温带草原    C. 高寒荒漠    D. 温带荒漠

3.导致夏季吐鲁番盆地形成我国“热极”的因素有

①纬度②海拔③地形④气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为2015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15年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乙、甲、丙

2.下列关于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城市迁入的人口最少    B. 乙城市老龄化最严重

C. 丙城市人口增长率最高    D. 人口增长模式均为传统型

 

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离世界最繁忙的国际主航线仅10km,位于航线的中部节点,是客货流重要的中转站。自2007年起在中国的援助下开始建设,2012年开始运营,日均船只到港量达300余艘。去年年底,斯里兰卡政府向中国招商局集团正式移交汉班托塔港口70%的股权,并由此集团管理该港口。规划中的临港产业园也由中方开发建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斯里兰卡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众多,有较长的结冰期    B. 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 沿岸季风洋流,冬季顺时针流动    D. 夏季因风带北移,盛行西南风

2.汉班托塔港的建成对斯里兰卡的影响有

A. 增加石油出口的渠道    B. 增加海洋运输总成木

C. 加强海洋捕捞业发展    D. 增加港口的外汇收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岛屿及附近海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据统计,2010年该岛屿所在国家的人口已达2.35亿,成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国的石油、锡、天然气、铀、镍、锰、铜、铬、铝土矿、金刚石的储量也较丰富。

(1)描述该岛屿的地形特征。

 

(2)据材料二,简述该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这种变化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读“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绘出新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折线图。

(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特点是                       

(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曲线A、B表示人口出生率的是       。

(2)图中Ⅱ段人口的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阶段。

(3)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人口转变速度较     ,因此,人口再生产已经基本实现由图中  __段向   段转变。

(4)分析上表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是由             决定的。

 

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                  气候。

(2)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                         

(3)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                   ,在                       地区表现较明显。

(4)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自然带的字母是         ,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亚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 从贵州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从广东流往北京    D. 从上海流往四川

 

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 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ABCD四点中表示美国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由图可知,一般情况下(    )

A.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发达国家

D. 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

 

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    )

A. 出生率升高 死亡率下降    B. 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下降

C. 出生率升高 死亡率升高    D. 出生率下降 死亡率升高

2.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    )

A.     B.     C.     D.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B.

C.

D.

2.图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60%  计划生育

B. 30%  鼓励生育

C. 90%  计划生育

D. 30%  引进外来移民

 

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    )

A. 1958年    B. 1994年    C. 2012年    D. 2021年

2.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重社会负担    B. 促进经济增长    C. 加速城市化进程    D. 拉动消费

3.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经济迅速发展    B. 医疗条件改善    C. 计划生育实行    D. 人们观念更新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a——德国    B. b——肯尼亚

C. c——印度    D. b——日本

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

A.     B. 空气    C. 风力    D. 生物

 

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   (    )

A. 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B. 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C. 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D. 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

B. 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

C.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D. 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D. 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读某大洲局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甲、乙、丙自然带分别为(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 内蒙古大草原

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     B.     C.     D.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 坡向朝南,纬度低

C. 坡度大,纬度低    D. 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 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 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 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同一自然带,气候条件可能不同;同一气候区,由于内部的差异性,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多种自然带(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并不只是对应一种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有(      )

①热带雨林带   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④热带草原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回答下面小题。

1.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 长江洪涝灾害减少    B. 生物物种增加

C. 加剧土壤盐碱化    D. 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2.遏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渔获产量的分布实际上代表了渔业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渔业常常采用渔场资源重心描述渔场空间位置的变动。读2014年12月~2015年7月大西洋中部某海城(中上层鱼类渔场)产量重心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渔场位于

A. 非洲西部    B. 南美洲东部    C. 北美洲东部    D. 欧洲西部

2.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 有南赤道暖流流经    B. 河流带来营养物质

C. 寒流交汇于大洋中    D. 盛行上升补偿流

3.每年影响该渔场重心移动的主要风带是

A. 西风带    B. 东南信风带    C. 东北信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体感温度源于对天气的全面研究和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建立在描述人体和大气之间的湿热交关基础上的。体感温度是综合当天的温度和湿度,人通过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温度。下图为气温、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体感温度

A. 与大气的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B. 只与气温相关

C. 与皮肤的有效辐射面积无关    D. 与风速无关

2.与南昌相比,夏季重庆的体感温度更高,是因为重庆

A. 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B.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接近夏季风源地    D. 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扩散

3.人体舒适度是人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舒适感的一项生物气象指标。利用体感温度判断福州各月人体舒适度,最舒适的月份是

A. 11月    B. 7月    C. 5月    D. 1月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