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B. 用甲基绿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出现绿色

C.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后滴加健那绿染液用于观察线粒体

D. 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可以研究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下图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图解,1、2、3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3过程表示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

B. 1过程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C. 1过程、2过程和3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

D. DNA的2过程和3过程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有关物质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含磷的细胞器不包括中心体和核糖体

C. 青霉菌含有两种核酸,发菜含有一种核酸

D. 高等植物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能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1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

(1)据图1可知,抑制葡萄糖激酶不仅制约糖原的合成,还会制约体内细胞的______________呼吸,使产能减少。

(2)Ⅰ型糖原贮积病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______ (激素)增加;给Ⅰ型糖原贮积病患者注射该激素______(能、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Ⅰ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为某家族此病遗传情况家系图,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1/150。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则患病概率约为________

(3)某新型糖原贮积病是由磷酸酶基因(D)突变引起,家系遗传图与图2一致。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DNA序列互补。利用探针对该病家系进行检测,结果如右图所示。

体外扩增DNA时,解链的方法是___________。结合图2和图3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I-1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物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

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总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

(2)恒定在上述_____℃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mg。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的生产和抗体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__,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启动子和终止子是重新构建的,它们应该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所识别,以便于其催化转录过程。

(2)上图为A基因的结构示意图,已知Ⅱ区的碱基数是2 000个,其中阴影区域碱基数是800个,空白区域中GC的总数共有400个,则由该区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片段转录产生的mRNAAU总数是________个。

(3)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的______________数目。

(4)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前,至少需要经过2次筛选,第一次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来,第二次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来。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_来制备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与分离出的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D. 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断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色氨酸一般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被动运输吸收获得

B. 生长素主要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C. 图二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促进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实现的

D. 图一说明:IAA和G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有明显增效作用

 

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都可表示DNA的含量变化

B. 丙和丁都表示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C. 乙中的I→J、丙中的N→O及丁中的R→S变化的原因相同

D. 乙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G→H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I至IV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B. 细胞1所有酶活性都降低,细胞2和细胞1的遗传物质相同

C. 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型

D. 效应T细胞作用与细胞1和细胞2使其死亡,此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

 

下列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小麦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分布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B. 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的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

C. 用小麦的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

D. 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期。

(2)该细胞此时有染色体___________条。

(3)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_________条。

(4)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5)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_________位置出现 _______,逐渐扩展形成______________,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此过程与何种细胞器密切相关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图一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

(4)在光照强度为c、温度为2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图二中光合作用强度第一次下降的时间区间段为__________,其原因是由于植物叶片气孔关闭导致__________

(6)图二中光合作用强度第二次下降的时间段14—18时.其原因是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部分内容,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B表示的生理过程的名称: _____   。

(2)硝化细菌、蓝藻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3)硝化细菌、酵母菌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利用新鲜的菠菜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请回答:

(1)为了防止色素在研磨中被破坏,需要向研钵中加入少许________

(2)某同学在加入无水乙醇时,错加了蒸馏水,得到的溶液颜色将会是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

(3)为了得到清晰的色素带,滤液细线画得要_________,还要重复一两次。

(4)如果正确操作,色素会在滤纸上扩散而分离。最后,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____________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

(3)请把上述光合作用过程用总反应式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A: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B:反应速率在此时达_________________

C:反应速率不再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在A点时将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原因:图中原曲线表示在____________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_________

(3)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_?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________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__________

 

将新鲜菠菜绿叶中的色素用无水乙醇提取,经层析液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素带1为叶绿素b

B. 色素带4为橙黄色

C. 色素带3、色素带4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 色素带1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CO2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B. 光反应需要光,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C. 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 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有一部分来自CO2

 

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能正确反映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一昼夜酸碱度大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恩吉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局部照光处理。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A.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 产生氧需要光

C.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    D. 光合作用中氧由叶绿体释放

 

据测定,某绿色植物在20一定光照下,其封闭环境中的CO2的含量未变,这表明此时该植物

A.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照过强,大部分气孔关闭

C.光合作用产生O2 的速率和呼吸作用消耗O2的速率相等

D.植物体内各种酶活性大致相当

 

下列条件下,改变哪一项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关系不大

A.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提高温度

C. 增加空气中CO2的含量    D. 增加光照强度

 

以下哪项不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同点

A. 具有双层膜    B. 含有DNA    C. 产生氧气    D. 产生ATP

 

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

A.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滤纸条上出现的4条色素带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和色素带最宽的分别是

A. 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C. 叶绿素b和叶黄素    D. 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