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B.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C. 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慢

D.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一部分随着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摄入体内,流入下一营养级。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联系。

(3)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种狗的毛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控制。第一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为显性(B),棕色为隐性(b)。第二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是显性(E),颜色不表达为隐性(e)。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狗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让一只棕色的狗与一只黄色的狗交配,所生小狗全为黑色,用子代雌雄黑狗互交,结果生下的小狗有黑色、黄色和棕色三种体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棕毛狗和黄毛狗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上说,其中黄毛狗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如果让F2中黄毛狗与亲代棕色狗交配,其后代出现棕毛狗的几率是___________

(3)这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___________规律,如果要利用以上家系设计测交实验验证该规律,可以从F2黄毛狗中选出适合基因型个体与任一异性___________狗进行实验。

 

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说明: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NaOH溶液或NaHC03溶液加入D烧杯中。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此时D烧杯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并必须对装置做_____________处理。

(2)再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此时D烧杯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并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环境下。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乙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目的

装置

实验1小时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甲装置

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3厘米

乙装置

右移1厘米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甲装置

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9厘米

乙装置

右移1厘米

 

 

 

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过程能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酶能提闻反应速率的机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________________。   

A.氨基酸a+氨基酸b(酶)→二肽+H20       B.麦芽糖+H20(酶)→2葡萄糖

C.蔗糖+H20(酶)→葡萄糖+果糖           D.H202(酶)→H20+02

(4)若该酶是人的胃蛋白酶,在坐标中画出当pH值从10.0降低到2.0时以及从2.0升高到10.0时酶活性随之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__

 

下图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判定该结构为动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神经元内突触小泡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标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填标号)。

(3)若此细胞为癌变细胞,能快速转移,这是由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一个体内的肌细胞和肝细胞相比,细胞内RNA是否相同?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在通过多次实验和观察后不断改善而构建的

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分子是遗传物质,DNA分子能进行复制

 

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只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 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 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不参与体液免疫

D. 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原因主要是记忆细胞会快速产生抗体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不断变浅

B. 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CuS04溶液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D. 调查酵母种群数量变化时,取样时需从培养液的中部取,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四种色素中,胡萝卜素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在滤纸上扩散就最慢

B. 取一张新鲜菠菜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绿体的结构和细胞质的流动

C.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D. 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解离、染色、制片等程序后,可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形态

 

下列有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B.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能量流动推动了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不利于能量的流动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C. 若青蛙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也减少

D. 鹰属最高营养级,其居第3、5两个营养级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只存在一种种间关系

C. 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稳定型的种群中雌雄性别比例为1: 1

D.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垂直结构

 

图甲表示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当用一定强度刺激B点后引起C收缩。图乙是图甲中A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B表示效应器,C表示感受器,A表示突触

B. 兴奋在A结构传导时,会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图乙中结构中①物质的释放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会消耗能量

D. ①中物质的合成与分泌一定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左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右图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当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浓度为b时,则A值最小

B. 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 当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值逐渐变大

D. 据左图分析,在b点左侧促进生长,右侧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学生上午第四课时,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有所增加

B. 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3.9—6.lmmol/L,仅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C. 肝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多种受体

D.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糖高的食物,以补充随尿液排出的糖

 

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 内环境中所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值不会有明显变化

 

通过下列技术培育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单倍体的是

A. 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侏    B. 秋水仙素处理水稻萌发的种子

C. 玉米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D. 高杆抗病小麦与矮杆易感小麦杂交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

A. 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B. 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 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 高秆抗病小麦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小麦    B. 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

C. 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    D. 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

 

下列相关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环境保持不变,种群基因频率也一定保持稳定不变

B. 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具有优良性状个体比例上升

D. 经常使用抗菌素,会引起病菌向抗药性方向不断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下图是某基因(片段)的表达过程,其中起始密码为AUG(甲硫氨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

B. 该基因转录的模板是b链,则该链中嘌呤数一定等于嘧啶数

C. 若多肽链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形成的肽键数应为n-l

D. 基因在表达时需将双链解开,转录结束后再配成双连,保持其稳定性

 

一个被15N标记的 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其中含腺嘌呤40,将其置于含14N的环境中复制,连续复制三代,则在复制过程中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多少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4NDNA分子占总DNA数的比例为

A. 480 1/3    B. 420 1/4    C. 360 1/2    D. 420 1

 

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对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 ⑤表示的化学键是氢键,可被解旋酶催化断开

C. 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有关

D. ⑦是磷酸二酯键,复制时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离心后10%的细菌没有沉降下去位于上清液

B. 搅拌过猛使大肠杆菌破裂,使其中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C.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D. 培养时间过长,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定律相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 :1

B. 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得到的F1测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 : 1

C. 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 : 1 : 3 : 1

D. 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得到的F1测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 : 1 : 1 : 1

 

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测交实验的目的是用以检测F1的基因型

B. 在杂交实验过程中必需对父本和母本都要去雄

C. 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步骤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D. F1自交产生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显性个体数量多于隐性个体

 

下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2

B.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1/12

D. 11号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杂合的可能性大于纯合的可能性

 

下列有关对物质染色鉴别的试剂、结果全对的一组是

A

果糖      斐林    砖红色

斐林

砖红色

DNA   石灰水   浑浊

石灰水

混浊

淀粉   碘液        蓝色

B

蛋白质   双缩脲    紫色

双缩脲

紫色

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

苏丹III

橘黄色

酒精  高锰酸钾     灰绿色

C

脂肪     龙胆紫    紫色

龙胆紫

紫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甲基绿

绿色

C02   溴麝香草酚兰  黄色

D

线粒体   健那绿    蓝绿

健那绿

蓝绿

酒精  重铬酸钾  灰绿色

RNA聚合酶  双缩脲  紫色

 

 

A. A    B. B    C. C    D. D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的人体所有细胞均处于衰老状态

B. 细胞坏死后细胞内容物并没有逸散出去,不会导致炎症发

C. 正常的细胞凋亡也可能引起人体功能的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D. 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