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c处发生电位变

C刺激c处,a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B. 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

C. 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乙,下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

C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

D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记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 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

D. 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如图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通常为受精卵,则通过②过程产生的转基因绵羊体细胞中都含有目的基因

B. 通过①过程形成重组质粒只需要两种工具

C. 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属于无性生殖

D. 通过①③过程产生的抗虫棉需要检验抗虫效果

 

如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参与了③过程

B. 该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包括细胞的全能性、染色体变异、细胞增殖等

C. 植株A、B为二倍体,植株C属于单倍休

D. 获得植株B的育种方式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201045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件,被困的153名矿工有115名奇迹般获救,并有显著的生命特征。被困期间,有关他们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困期间,可通过减少排尿,保持水分平衡

B获救后,仍有生命特征,说明血糖仍保持平衡

C被困期间,他们体内对血糖含量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胰岛素

D体重均减轻,主要原因是组织蛋白和脂肪的分解利用

 

以下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是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提供能量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一种激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的分泌减少,的分泌增加

B切除垂体后,的分泌会增加,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当人体缺碘时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D给某人注射,反馈调节会使的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 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 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CB点时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激素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

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如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素       B雌激素

C促甲状腺素     D促性腺激素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神经元,ab是电流表。在四个神经元的任意一点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一定能使两电流表都发生偏转的神经元是

A       B      C       D

 

下列关于学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学习中形成的神经联系永远不会消失

B学习可以导致新的神经元形成

C学习是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D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大脑皮层的发达程度几乎无关

 

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在该过程中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人体神经调节过程中部分有关的结构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神经递质存在于,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处的传导特点是神经信号以电信号形式单向传导;

丙图中与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下丘脑是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中枢,下列各项中属于下丘脑功能的一组是

释放抗利尿激素     调控促激素的分泌      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产生冷觉           渗透压感受器         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如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

 

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

A婴儿的脊髓内的低级中枢还未发育完全

B婴儿的泌尿系统还未发育完全

C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着脊髓内的低级中枢

D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并不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