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往往又同朴素唯物论相结合。下列体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是

A.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C.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D.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B.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可知论         ④不可知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密切联系。对此,下列说法对的是

①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③没有哲学的发展就没有具体科学   

④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④    D. ①②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哲学是对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④方法论决定于世界观并体现世界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在自然观上坚持辩证法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几何学与代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应该认真学好哲学

B.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好哲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C.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要学好、用好哲学

D. 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进步,要认真学好具体科学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标志着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材料一:自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改革。这次改革就是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

材料二:这次改革将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先行试点。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此次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图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多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处于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的尴尬境地。提及西湖龙井、金骏眉、大红袍、安徽铁观音等名茶品种,可谓是美名在外,但问起名茶品牌,国际上却是一片寂寥。原因在于,中国茶企相对发达国家的茶企生产规模小,出口的茶叶品种单一,多为大宗原料出口,科技创新含量低,文化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导致国际化的品牌少之又少。英国不产茶,但它有一个“立顿”,立顿红茶行销到全世界,靠的就是它的品牌在全球大行其道。如何让中国茶品牌追赶国际脚步,打造全球化的“明星效应”,这是中国茶企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茶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更与时俱进地凝聚予“中国梦”之中,成为国人自信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底气,更成为中国自信面对世界的基石。走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无尽魅力,它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曾经我们一度迷失过,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旅游纪念品回归传统文化起点去开发,全国中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开始重视圊学教育,说明我们并不是只停留于扼腕相叹,我们已经在反思躬行。大胆地破除西方迷思,树立中图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围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着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结合材料,阐述中国在确立文化自信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臼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闺怨>,描绘了“少妇不曾愁”、“教夫觅侯”到春日“忽见杨柳色”、形单影只后悔不已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哲学的角度看,少妇的情绪变化源白她没有

A. 坚持真理的正确指导,因为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

B. 坚持联系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C. 坚持矛盾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 坚持意识的能动作用,因为意识对人认识世界有积极作用

 

2015年6月29日,李克强在布鲁塞尔出席2015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致辞指出,中国正在推进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镇化进程。欧洲城镇化已走过几百年历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学习借鉴欧洲城镇化经验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原创萎靡,盖因社会浮躁、急功近利所致。曹雪芹如果有几家出版社催稿,恐怕不可能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司马迁隐忍半生,仅为一部《史记》,因此字字饱蘸血泪,句句蕴含深情。这表明

①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要注重量的积累

④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梦想是个鸡蛋,如果不及时孵化就会变臭”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A.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规范,让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今天中国的治理新路。下列关于“进”与“稳”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进”与“稳”存在共同的基础和元素,因此要做到“稳”中有“进”

②“进”与“稳”互为前提和条件,因此要做到“进”和“稳”均衡发展

③“进”与“稳”存在互相反对、互相限制的关系,因此要“进”和“稳”并举

④“进”与“稳”存在着由此达彼的贯通性,因此要顺应“进”和“稳”的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让不同的人来看。结果发现人们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6年9月20日,可信云大会大数据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观点,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大数据分析的关键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不可分的联系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运用发展的眼光,就能有效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人们做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关于创业,马云说:“阿里巴巴的创业是一路被批评跟挨骂过来的,没有骂声我反而会特别紧张。”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的统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在谈到全面从严治党时,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关键在“人”。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是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这一论述包含的哲理有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

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文学意境和数学观念有相通之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吻合数学“对偶理论”;“孤帆远影碧空尽”是极限概念的文学表达。“创新人才培育要重视学科间衔接”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A. 要承认自在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B. 要把握人为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C. 把握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立足要素

D. 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把握全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折原因是

A. 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B. 通过研究特殊案例,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C. 透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D. 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

 

我国20l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相机调控”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

B.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漫画“最诱人处最危险”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B. 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 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在减贫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我国国家领导人指出:到2020年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解决了贫困问题,扶贫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表明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对扶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有思想准备

④事物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有专家指出,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现在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这表明

A.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 事物的联系是必然的

C. 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D. 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

 

在人山人海的体育场看一场演出,你想以更好的视角观赏台上的演出,所以你站了起来,然后其他的人也紧跟着站起来了,每个人看似理性的行为选择都是处于微观经济学的考量,而从宏观经济的结果上看,最终却没有人能够得到比原来更好的观赏结果。这个事实告诫我们要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④重视关键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漫画《我又失眠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B. 要善于抓住关键和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 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习近平曾经引用“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诗句,以此说明应该怎样面对今天复杂的改革形势。下列选项中与这首诗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③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多省份跨区域联合治理雾霾。跨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了

A.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B. 整体决定局部

C. 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

D.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马云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一论述蕴涵的哲理是

A.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 要首先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D.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