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②腐朽文化魁文化糟粕,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③对落后文化要坚决依法取缔

④腐朽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912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山东省追加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5亿元,用于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的生活救助。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我国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事迹,从白衣天使、到抗疫志愿者,到出租车司机、到外卖小哥等等举不胜举,他们在各自岗位艰苦拼搏,竭力奉献,报效祖国,赢得国人的高度赞誉,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着的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③爱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提供智力支持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拼搏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今天,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抗击新冠,共克时艰,大力发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有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时,号召全党要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上述材料说明

①焦裕禄精神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②文化是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③优秀文化的影响力远大于落后文化的影响力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中华文化

①作为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②作为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台湾同胞的价值观念

③承载着国家的精神价值,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④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进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指出了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对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全盘继承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④“面向未来”就是要创新发展,开辟中华文化新境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作为一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千年积淀、万般风貌。继承名字,是继承历史;记住名字,是记住来时的路;读懂名字,是读懂一种深沉的感情。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大众传媒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地名知识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读懂地名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1月29日,“大美中国”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节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旨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中俄两国文明交流互鉴。假如让你撰写一组符合该活动的宣传稿,你认为最恰当的关键词应该是

A.尊重差异加强融合维护文化安全

B.理解个性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

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吸收外国文化

D.面向世界以我为主保持民族特色

 

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跳出工程大事记的方式,用人的劳动和生活来真实反映海上工程的复杂性、艰苦性和风险性,用蒙太奇形象化语言来表现关键的情节与细节,既尊重科学又尊重艺术,增加了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②发挥传媒创造文化的作用

③立足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④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如果对文化遗产的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准确的关键词组是

 

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电视剧《特赦1959》于2019年7月29日在央视首播以来,引发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该剧的主创者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历史人物和故事,将其放置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广阔视野之中予以观照,使该剧获得更开阔的历史、社会广度,既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信念、情怀与智慧,也折射出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的人性光辉。该剧的成功在于

A.坚持了取长补短,融汇了中西多种文化特质

B.着眼于历史,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继承

C.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D.正确把握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形式。“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①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②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③全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文化发展不失根基

④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借鉴融合对方的文化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一幅大唐画卷不动声色地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辉煌。当前,作为与大唐长安城有着直接血脉传承的西安,凭借时尚与传统交融的独特魅力,处处凸显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张力。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④电视媒体是传播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重视思政课建设是基于

①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中的核心

③思政课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④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书法艺术是综合性艺术,它与文学、笔墨、刻、生命、情感构成一个整体。“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先文而后墨”,书法创作的构思首先从文辞选择开始,对文辞的选择体现了创作者的文化修养。这就是说,书法创作应

①讲究“主观内容”与“客观形式”的统一

②讲究“墨韵之意”与“文辞之境”的统一

③体现“情景交融、意与境谐”的审美特征

④体现“动静平衡、起伏有序”的审美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0年3月9日,一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现象级”思政大课圈粉无数。四位教授在线“云”开讲,与各层次学校居家学子分享疫情大考的启示。据统计,当天5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人民网等平台总访问量达1.25亿次。有不少学子表示心头始终萦绕着“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堂思政大课的成功

①取决于形式的新颖、手段的高超②展现了教育的意义、文化的力量

③显示着继承的必要、文化的多样④增强了爱国的情感、担当的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9月中旬,中国迎来了传统佳节——中秋节,各地中秋节庆典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月饼、包子、春卷等中国特色小吃摊前排起了长队,舞龙表演更是吸引了不少群众,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表演。这说明

①民族节日是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

②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是一成不变的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年岁末,一个叫“李子柒”的四川姑娘,爆红海内外。李子柒是一名90后美食视频主播,她所有的视频都是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浓浓的中国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让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从对外交流的角度看,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厚底蕴

②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③追求文化价值认同是国际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

④创新文化交流形式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经典名言。下列古诗句所反映的文化思想与其一致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为此,必须(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坚持求同化异,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④具有包容胸怀,从不同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10月21日,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该片以中国儒家经典作品的第一部法文译本《论语导读》为线索,讲述了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相遇、相识、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该纪录片的拍摄:

①推动了中法在文化上的相互认同②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有利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处共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宪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主要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利用民族节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为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的“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上海精神”引领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经济、人文等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儒家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

②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软实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用优秀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开展科技奖励活动

①有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发挥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

③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凸显科学家精神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