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父亲》曾获得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在一个阴雨绵绵、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个农民在路边公共厕所掏粪。这份辛勤劳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一一农民。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    )

①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④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展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截至2016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临近春节,许多地方提倡人们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77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此项改革强调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滲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宋词取代唐诗的过程表明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一个联系的环节

③事物的发展是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否定

④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否定的过程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 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治理交通拥堵,其实,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可以转化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过去5年,精准扶贫成效显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 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同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水平。成为世界一致称赞的中国故事。这充分表明

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④只要有质的变化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17年11月22日,加注了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煤油的一架航班,在美国芝加哥平稳降落。这是我国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成功,这架航班加往的生物航煤是以智饮废油为原料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沟油”。“地沟油”变航油说明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这直接体现了

A. 辩证的否定

B. 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C. 一般寓于个别之中

D.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新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告诉我们

①人生经历的不同影响听雨时的心情

②人生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③情随境迁,人的心情总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④人生难免有挫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文)2017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良好开局,增长和效益回升,市场预期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面临不少挑战。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

①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71130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悟空”号在轨运行近两年,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该结果或有助于增进科学家对主宰

宇宙的暗物质的理解。这说明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宣布成立10亿美元基金支持脑科学研究,首批将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亿美元。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激烈争议,有人说,陈天桥为人类科学的发展贡献私人财产,这种做法值得表扬。也有人说,陈天桥身为中国人,在中国科研经费紧张的时候,却把钱捐给了并不差钱的美国人,有失意义。这表明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其价值判断也就不同 

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看法才具有正确性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时间去哪里?能否找到它。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①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③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④承认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近日,美国成功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款子弹壳上面的鳍片能根据风向和目标物体的移动来引导和调整它在空中的方向。这就意味着狙击手不必根据风向、天气、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倾斜的角度以及目标移动来作出复杂的调整,能从更远的地方射中目标。该项试验的成功说明了

①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人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新的物质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可以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荷兰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实现了首列可同时解决勘测漏洞和通讯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 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认识要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最终归宿       ④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当你无所事事时,时间过得很慢;当你专心做事时,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这说明

A. 时间会因自己的感觉发生变化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 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

 

“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有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模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

③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下列观点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的是

A. 物是观念的集合

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 气者,理之依也

D.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屠呦呦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终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关键—青蒿素。这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美丽中国。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哲学依据。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

根据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