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 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干冰升华 D.气球爆炸
|
|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在日常生活中,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某小组同学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化学式为:KC4H5O6),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其中,俗称小苏打的化学式是_____。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 (猜想假设) 猜想一: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二: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三: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反思交流)(1)实验1中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小组同学又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在装置二中做了实验3相同的实验,结果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由此,同学们得到泡打粉能发面的化学原理是:_____。 (拓展应用)在保存泡打粉时,应注意_____。
|
|||||||||||||||||
将稀盐酸滴入如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1)不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 (2)试管中冒气泡的是(填序号)_____; (3)试管中有浅绿色溶液出现的是(填序号)_____; (4)E试管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 (5)依据A、B两试管中现象不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6)稀硫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④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 (2)操作⑤中的错误是_____。 (3)操作⑥中,当观察到_____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 5%的氯化钠溶液。 (4)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_____。 (5)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的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6)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7)最终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
A~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物质H的用途为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c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后熄灭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
|
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 A 金属硬币 B 铝制导线 C 铜制火锅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活中常用的防止生锈的措施是_____。 (4)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薄膜。该氧化物薄膜主要成分化学式为_____。 (5)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
|
|
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点P的表示的意义是_____。 (2)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其中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趋势比较大的是_____(填“a”或“b”)。 (3)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到的方法是_____。(填序号)①升温 ②降温 ③增加溶质 ④减少溶剂 ⑤增加溶剂 (4)在t2℃时,向盛有50g 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5)取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
|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红磷燃烧_____。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_____。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_____。 (4)氧化铁和稀盐酸_____。 (5)氢氧化钠和稀盐酸_____。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