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物质,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先在较高温度下制得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然后使它冷却,快速冷却得到的是 结晶(填“细小”或“较大”下同);缓慢冷却可得到 结晶. | |
配制1%的酚酞试剂的方法:溶解10g酚酞于500mL95%中振荡成溶液,同时加入500mL蒸馏水. | |
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 | |
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 |
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划分为3个领域:①,②过程与方法,③.这些领域基本上涵盖了促进学生发展个性、认识物质环境和适应社会环境3方面的要求,反映了学生、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联系.《化学课程标准》将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它“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 |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①,②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或猜想,③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④,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⑥反思、评价过程等6个环节. |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某同学提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是多少?于是他们准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来进行实验. 用排水法收集不同体积氧气的操作是. (3)通过反复实验,得出最终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
|||||||||
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盐酸,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①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②镁条逐渐溶解;③. (2)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①;②. (3)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如图是在探究氧气性质实验中改进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乙装置中加入的液体是;简要回答甲、乙两个集气瓶中液体的作用. |
|
(2005•山东)吴梁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吴梁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所示).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蓝墨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