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A.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B.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 D.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
|
《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 打击匈奴 B. 开拓疆域 C. 管理西域 D. 开通商路
|
|
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A. 释放奴婢 B. 合并郡县 C. 兴办太学 D. 惩处贪官
|
|
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 A. 犬戎族 B. 山越族 C. 匈奴族 D. 乌桓族
|
|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B.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C.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 汉代实行冶铁官营
|
|
下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A. 法家学说 B. 儒家学说 C. 兵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
|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图2) 材料二:(如图3)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当政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请分别写出其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或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大运河的开通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
|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材料二 材料三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将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一书,这本书是?
|
|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盛世篇)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材料一、二描述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两个盛世景象?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民族篇)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外交篇) 材料四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3)列举材料四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唐朝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