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
|
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了,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 1945年8月5日 B. 1945年8月15日 C. 1945年9月2日 D. 1945年9月9日
|
|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一个侧面表明( ) A. 赔款数目庞大 B. 割让大量领土 C. 清政府注重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D.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
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金陵大学 D. 清华大学
|
|
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相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 ) A.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 西征胜利 C. 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D. 北伐胜利
|
|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 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 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 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
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请指出我国近代前夕一次大规模的禁毒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第一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
|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3)依据图示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材料四: (4)写出图中前秦和东晋在4世纪后期发生的著名战役的名称?图中氐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之后哪一少数民族也统一了北方? 材料五: (5)指出材料五中北魏政府的改革有怎样的作用。 (6)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
|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1)由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商鞅变法运用百家争鸣中的哪家的思想。 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位皇帝指的是谁?根据材料四,概括他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