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
|
识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写出一个当时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和一个北方民族政权进行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 (2)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对江南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说说人口迁徙有什么积极作用?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二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在劫难逃”、“因果”、“忏悔”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当时哪个城市?举出一种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的作物。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佛教的传人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联系现实,说说当今文明交往应具备哪些条件?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材料二 汉武帝为了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大辩论”发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通过对思想文化发展史的探究,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哪些经验?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消逝),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材料三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习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局面的出现标志着什么制度的确立? (2)材料二体现了周王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周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秦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推行了哪一制度? (4)结合所学,分析政府建立和调整制度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一个即可)
|
|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艺术。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 董仲舒 B. 钟繇 C. 王羲之 D. 贾思勰
|
|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要术”是指 A. 果树种植的技术 B. 农民需要的生产技术 C. 加工农产品的技术 D. 养殖家畜的技术
|
|
世界上第一次把网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 祖冲之 B. 张衡 C. 郦道元 D. 华佗
|
|
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统称。南朝都城在 A. 成都 B. 洛阳 C. 建康 D. 长安
|
|
东汉结束后,许多政权统治者都试图统一全国,最后实现了统一全国大业的是 A. 东晋 B. 西晋 C. 前秦 D. 北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