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中期,召集诸侯举行会盟首先成为霸主的是(  )

A. 宋襄公    B. 晋文公    C. 齐桓公    D. 楚庄王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你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与苏格拉底在街上辩论

②在街上看扛着“法西斯”的扈从

③和查理大帝讨论国家大事

④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对游客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 亚马孙河--古埃及--金字塔

B.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十二铜表法》

C. 印度河、恒河--古印度—种姓制度

D. 黄河、长江--中国—楔形文字

 

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的是  (   )

A. 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    B. 克里特的王宫遗址

C. 空中花园想象图    D. 罗马广场

 

今新疆地区在汉朝时称为西域,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汉武帝派谁打通了内地和西域的联系?这条通道后来成为什么商路?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哪里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域地区,标志西域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3)东汉政府派谁经营西域30多年,今新疆地区属于中国的历史已经有多少年?

 

国家的有效治理是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上面四幅图示指出,秦统一中国后分别采取哪些措施治理国家?

(2)根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先秦时代,华夏族已经融合周边民族并向东、向南发展,到三国时期,东夷、南蛮基本汉化。当“五胡”涌人黄河中下游地区时,推动部分汉人迁徙到江南;在中原地区,南下的北方民族与汉族交融;在江南,南下的汉族与当地土著居民交融。

——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实现民族融合必须经历哪些过程?

(2)综合材料,指出我国民族交融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飞沙堰是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同时,将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排出,确保内江通畅。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分支河渠520多条,渠道总长1100多千米,可以灌溉300多万亩农田。它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之灾,而且由于水流平稳,方便了航行,使岷山出产的梓、柏、大竹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川蜀平原。

——摘录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归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2)我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6220/46130) 首页 上一页 16215 16216 16217 16218 16219 16220 16221 16222 16223 16224 1622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