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A. 埃及文明 B. 巴比伦文明 C. 印度文明 D. 希腊文明
|
|
(题文)小明喜欢周游世界,他在旅游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他到达的国家是( ) A. 埃及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攻击 。蒋介石曾密电张学良:“生养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 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 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以上事实说明,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决定的对日方针就是,不抵抗,而幻想依靠国联的力量压迫日本从东北撤兵。 材料二: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抛开个人生死和毁誉,毅然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南京政府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国内时局发生了根本转变:和平代替了内战,团结代替了分裂,出现了全民抗日的新局面。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发生“七七事变”,驻卢沟桥与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 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 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材料四: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远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利用灵活战术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击日军,并且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的胜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1)阅读材料一回答,日本侵华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兵谏”的结果如何? (3)阅读材料三,分析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什么阶段? (4)依据材料四中的内容,分析回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张照片、一个模型,南湖上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96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 材料二: 名人名枪展在张氏帅府博物馆开展,展览中还有一支枪很有历史价值,被称为“中国革命第一枪”朱德在起义时使用的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枪(国家一级文物)。该枪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枪长268毫米,有效射程50米,10发固定弹匣供弹。朱德就是拿着这支手枪,与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了著名的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此后,朱德又带着这支手枪转战南北,并在手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1958年,为迎接国庆1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军博时,朱德的毛瑟手枪办理了移交,作为伟大的见证,成为军博的“镇馆之宝”。 材料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材料四: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四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先后跨越大半个中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这个英雄创举不仅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大地上留下了震惊中外的红色轨迹,也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气度,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纵横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终于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并战胜了大自然的艰难险阻,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穿越茫茫草地,克服饥寒交迫、 缺医少药等无法形容的重重困难,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取得了伟大胜利。 (1)材料一中指的是哪一个党派的诞生?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内容判断出朱德参加的是哪次起义? (3)材料三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指的具体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4)根据材料四判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考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五百万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进行了有效的战争动员,将保卫土改胜利果实与打倒蒋介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参军、支前成为解放区农民的自觉行动。仅1946 年的8 月、9 月、10 月三个月,全解放区就有30 万名翻身农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为了支援前线,翻身农民踊跃交纳公粮,参加战勤,以各种方式投身于人民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 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 图三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作战。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分别向浙赣路、杭州和上海撤逃。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图一与图二图三以及文字介绍,判断图一与图二图三是什么关系?
|
|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896年8月9日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它先后出版了六十九期,发表了《变法通议》、《论中国之将强》等一大批鼓吹变法的政论文章,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 图二: 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民报》。《民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动员群众起来革命,对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图三: 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1)以上两幅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 第一手资料 B 第二手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由图片信息及你的信息点可见,在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之路的探索过程中都注重哪一领域的工作?
|
|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 成立中国同盟会 B. 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C. 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
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辛亥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十月革命
|
|
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 A.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B.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 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
图片是历史的印记,它以无声的方式记述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