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题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空间距离很近,但近代以后,两国的心理距离却很远。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很远”的是

①甲午战争   ②南京大屠杀   ③平津战役   ④卢沟桥事变   ⑤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题文)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造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①洋务运动的失败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③民族危机的加深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题文)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文)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说法是:( )

A. 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D. 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一位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洋务运动时期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 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 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 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君主权力的强化

B. 社会的文明进步

C. 生活习惯的变化

D. 封建制度的完善

 

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A. 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    B. 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C. 行省制度更利于权力集中到中央    D. 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  )

A. 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B. 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

C. 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 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8402/46130) 首页 上一页 18397 18398 18399 18400 18401 18402 18403 18404 18405 18406 1840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