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 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
|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
|
如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min 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 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 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
|
|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
|
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人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
|
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
|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冬天晨练的人们不断呼出“白气” D.干手器将手烘干
|
|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蜡熔化成蜡油 B.水凝固成冰 C.冰熔化成水 D.白霜的形成
|
|
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