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陆移动支付加快在台湾落地推进,支付宝自2015年12月启动台湾移动支付服务,目前已接入3.4万家商户,覆盖食购行娱等多个领域。(“推进”改为“推广”) B. 自二战以后,核弹就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如今核弹的使用与制造成为世界所关注的一大问题。(把“使用”与“制造”对调) C. 刘先生家里养了一只萨摩耶,这条狗乘地铁离家出走,被车站人员逮到,主人说:都是家里的二哈怂恿的。车站人员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语意重复,去掉“地笑了”) D. 《战狼2》片末导弹空袭片段,悲凉的音乐,凄惨的慢动作,流泪的军人,观影观众的情绪被一点点调动起来。(在“观影观众”前加上“使”)
|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照他的成见,这次会议对于他的整个团队很重要,他希望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够参加。 B. 如果失去了顽强的意志,困难就会给你戴上枷锁。 C. 阿华将一支廉价的香烟点在遗像前告慰死者的亡魂,在香烟熄灭之时,自己也躺在腐叶上行将就木。 D.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正当骆先生声名如日中天之时,他忽然隐入沉寂中。
|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miǎn huái(_______)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hào jié(_______)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3)名人qiǎng cí duó lǐ(_____________),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 (4)反动派tiǎo bō lí jiàn(_____________),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 (1)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_________,潭影空人心。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4)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试撰写一份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
阅读梁衡的《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完成下列小题。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了。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
|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重视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⑬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⑭或许还有其他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开始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和预期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是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有删改) 1.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2.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2)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4.“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5.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
|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节选)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cóng):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杜鹃鸟。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 石 出 潭 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___________) (2)乃记之而去(_________) (3)被而名之(__________) (4)要客九人饮于是(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示的画面。 2.诗的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