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 ⑨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⑩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_______。 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⑪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6.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________。
|
|
(1)【新闻点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图示,复述课文中与诚信有关的故事。(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 梁甫行》) (5)风声一何盛,________!(刘桢 《赠从弟》) (6)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7)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山河秀丽句) (9)与朱元思书》文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鄙弃功名、淡泊人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注释】①嗔恙:忿悔,恼怒。②唐:徒,白白地。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3)食六枚半已 (_________) (4)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愿为市鞍马(介词,为了) B. 相与步于中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何夜无月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微颔之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B. 相与步于中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 欣然起行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二 3.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 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 “闲人”即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 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表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 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 D. 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
|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 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1.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时间与空间顺序 D. 逻辑顺序 2.本文主要使用两种说明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图表 、举例子 B. 下定义、列数字 C. 举例子、分类别 D. 作比较 、列数字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 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 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 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B. 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 C. 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B.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
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令兄这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高见。 C.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使我深受感动。 D. 你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
|
|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 ②⑤①④③ B. ④⑤①③② C. ①⑤③④② D. ⑤①③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