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课外阅读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惟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两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受,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受,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上——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怪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感悟佛法而出家为僧者,亦犹是也。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

1.根据上下文,解释第2段“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一句中“佣钱”的意思。

2.第3段描写了许多人旁听留声机卖唱的场景,阿庆与一般旁听者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3.“浔阳江头的琵琶”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的美妙乐曲,作者为什么说“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

4.第4段写“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的故事,用意何在?

5.第4段写西洋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的“一段插话”有何作用?

 

课内阅读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2.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1)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社戏的__________之情。

3.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_____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_________后几步,即又______前出了桥。

 

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Xù  dāo(   )    dài  màn(  )    cuān  duo(  )  Jiǎo  jié(    ) 

yōu  yáng(   )  piāo  miǎo(   )  yī  xī(   )     yǒng  yuè(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  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 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

B. 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C. 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

D. 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 困惑  挑剔  胆怯  委曲

C. 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 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A. 赵庄看戏    B. 月夜抒怀    C. 月夜行船    D. 水乡美景

 

下面是关于课文中心意思的三种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 通过回忆“我”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经历,赞扬了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B. 课文写的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作者以饱含深情的优美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C. 课文写出了一片难得的“乐土”,塑造出一群可爱的孩子,寄托着作者那时的理想,以及对新生的希望。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课内精段阅读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自来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2.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

3.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

(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5.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1485/24158) 首页 上一页 11480 11481 11482 11483 11484 11485 11486 11487 11488 11489 114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