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 B.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 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读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常教导我要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不耻下问。 B. 即使冬天严寒而孤独,我也始终相信,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希望。 C. 有的国家把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的安全之上,这种安全只是海市蜃楼。 D. 每个人都有缺点,比如有的人在大庭广众下会比较紧张,说话语无伦次。
|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殷红 深霄 吩咐 哺育 B. 奴隶 土壤 书斋 惶恐 C. 霉菌 撵走 枯槐 萎曲 D. 震悚 雪橇 告馨 遨游
|
|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补(jiào) 揩油(kāi) 臂膀(bèi) 铁杆(gān) B. 菩萨(sà) 门框(kuàng) 派遣(qián) 挪动(nuó) C. 鞠躬(jū) 招揽(lǎn) 沉淀(diàn) 挣扎(zhá) D. 红晕(yūn) 炼钢(liàn) 紧绷(bēng) 赤裸(luǒ)
|
|
请以“沉醉在____________的世界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足球”“音乐”“科技制作”“社会实践”等;②不少于600字。
|
|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材料1 叶雕,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搜集叶雕资料,学习传统的叶雕技法,他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开辟了一个“叶雕世界”。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为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人民日报》 材料2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先锋之作——70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它成为“中国大雄心”的象征。2006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 材料3 2015年1月,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B. 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东西方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 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许多正能量。 D. 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可贵。 2.请结合材料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①____________;贝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不变的是②____________;木艺作品,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③____________。
|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 【注】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矮墙。梁 (lì):栋梁。④堡坞: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⑤箭:竹子。⑥中州:中原,泛指黄河中游地区。⑦夷狄:这里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⑧伎:同“技”,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 (2)益奇而坚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是故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_____) (2)便要还家(_____) (3)处处志之(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4.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事,目的是什么?
|
|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
(2017届中考黑龙江绥化卷)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之道亮国学) 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自己的知识,写出与它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作共赢悟国学) 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