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学问争智慧》(节选)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③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以上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A.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B.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C.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D.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其中学问更为重要。

B. 第②段中作者认为智慧的形成离不开学问,只有在做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能持久。

C. 第②段中以“肥皂泡”和“探照灯”为喻,告诉我们“无学问的智慧”是肤浅的,不能长久的;而“有学问的智慧”是有根底而牢靠的。

D. 第③段作者在指出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时,强调了智慧更加重要,强调智慧对于学问的把握、辨析和实践,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下列对文段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B. 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学问与智慧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C. 第②段中加点词“必须”不能删掉,因为“必须”一词表明学问对于智慧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文语畜的严密。

D. 第③段中“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中“笼罩”“透视”“运用”三个词语的顺序不能交换,因为三个词语的排列顺序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下列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B. 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大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谁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C. 作者用反语讽刺了飞岛国语言学校的教授计划简化言辞和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的改革,批评了英国的殖民政策。

D. 斯威夫特通过“慧驷”和“耶胡”的对比,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含蓄深刻地批判了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

 

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水浸着月光,听起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               

①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④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A. ②③①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B.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C.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概念、新战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D. 能不能有效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触动丁无数观众的文化情结,成为家喻户晓的精品节目。

B. 调查显示,人类对微信的依赖与日俱增,刷朋友圈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 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委婉动人,如泣如诉,其艺术成就真可谓登峰造极

D. 秋日的柳江风景如画,不少游人掏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照留影。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C.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彩地低垂着。

D.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qiào)    围(fèn)     生意然(àng)

B. 睢(zì)      褛(lán)     探得珠(lí)

C. 然(yǎn)     永(juàn)    纷至来(tà)

D. 露(luǒ)     细(xiān)    明眸善(lài)

 

根据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你踏入初中校园的大门已半年有余。这半年的学校生活中,你肯定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在你迷惘徘徊时,他(她)会及时点拔你;在你萎靡颓废时。他(她)会马上鼓舞你;在你失败失意时,他(她)会迅速安慰你;在你艰难尴尬时,他(她)会当即援助你;在你成功忘形时,他({她)会立即警醒你……你的心中曾多次涌起感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书写你的一次亲身经历和感动!

    请你以“那一次,幸亏有了他(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阅读王春迪的《传菜师傅》(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鲫鱼刺儿似的。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

②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③这天,府里大灶上,进来一个伙计。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说,终日闷声不吭俩眼朝天,像是来和石头赛呆似的。大灶的活儿零碎,装炭、烧火、掏灰、择菜、洗米、剁肉、和面,哪儿都要人手,可任你忙得跟陀螺一样,人家那屁股就跟粘在马扎上面似的,挪都不挪一下。大伙儿心里鼓着气,但嘴上都不敢言声,毕竟,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也没交代啥具体的事儿。大伙儿私下里嘀咕,莫非是管家亲戚,来这儿吃闲饭的?

④海爷好热闹,得个由头就要宴请亲朋,每逢此时,大灶小灶就得齐上阵。这次,海爷过寿,更是少不了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请客这天,老汉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进门时,还带来一张一人多长、一臂宽的木托盘,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深的木挡条。大伙儿不知道干啥用的,就见他靠在井边,用一块抹布里里外外地擦。

⑤烧火时,老汉开了口,交代灶上的伙计,一会儿上菜时,把菜放在这托盘上,其他的事儿,交给他来办。

⑥大伙儿不知其意,等着看他的把戏

⑦海爷开始说祝酒词了。往常,海爷一张嘴,就意味着灶上的菜要下锅了。

⑧这时,只见老汉将鞋一脱,换上一双草鞋,用白头巾将头一裹,就和伙计一道,将盛满菜的盆盆碗碗,密密麻麻地搁满了托盘。随后,他马步一蹲,几个人将托盘搬到他头上,那托盘便像粘在他头顶一般。老汉长长地吆喝了一声“上菜喽”;而后,就见他在席间健步如飞,或转弯下蹲,或金鸡独立,任由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灵巧穿梭。眨眼间,这一托盘的热菜,稳稳当当地送完了。转了一圈回来,大伙儿看那托盘,愣是一漓菜汤都没洒!而那老汉,气定神闲,大气都不喘!六六三十六桌亲朋,每桌二九一十八道热菜,全是这老汉一人传送的,整个过程,不过三两袋烟的工夫。搁往常,十几个人来来往往,手忙脚乱的,菜送错桌的,撞人怀里的,把菜汤滴到别人身上的……什么岔子没出过?

⑨平日里,大伙儿哪见过这样的绝活儿?席上亲朋纷纷拍手叫好,直夸海爷府上能人多!海爷得了脸,散了席,招手让管家把老汉喊了去,当面赏了二两银子,还嘱咐管家,把他转到小灶上去了。谁不知道,那儿活儿轻,油水还高。

⑩事儿传到了灶里,大灶小灶的师傅都不服气。这天,小灶里的大厨,见老汉散着手,闲坐在马扎上搓裤脚的泥巴,心里不爽,便招呼老汉,喂,老哥,帮我切个土豆吧,晚上,大奶奶想吃酸辣土豆丝。

别小看切土豆丝这活儿,小灶里的这个师傅切出来的丝,条条细得能穿针眼!大厨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锅子。捏着土豆,老汉也不说话。一把刀,三两下,一个土豆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而后,他用刀沿着圆柱,开始削出一张又长又窄的片,将圆柱全部削完后,将切好的长片再卷起来,最后像切面条一样切好抖开,瞬间变成一根根一臂长的土豆丝……

那天,在一旁看傻了眼的爷们,终于明白,为啥老汉平时不靠锅边不拿刀勺,只是偶尔传个菜了。人家能耐收着使,是想给你留个饭碗罢了。

1.写人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说说第③段、第⑧段两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的“把戏”能否改为“绝活儿”?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第①段中加点字“得”,意思是“必须”,体现了海爷府里雇人之挑剔。

B. 第③段中“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其实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老汉不是一般人,身怀绝活儿。

C. 第⑧段详写老汉精彩灵巧的传菜,是小说的高潮,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D. 段以小灶师傅切土豆丝的功夫与老汉切土豆丝的绝活儿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老汉技高一筹。

4.阅读本文第段和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链接材料】“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                                 

——《皇帝的新装》

这两篇文章在结尾处都揭开了真相,试分析它们在揭示真相和表现主题方面有何不同。

 

阅读李汉荣的《寂寞的鞋子》(有删改),完成小题。

①黄昏,我去郊外散步,走得很远,这些年我散步越走越远,不走远,很难找到乡村的踪影和气息。城市像摊烧饼一样越摊越大,周边很多美好的村庄都被毁掉了,取而代之的水泥钢筋之城,除了定时或不定时向城的四周免费供应大堆大堆垃圾、一沟一沟污水以及一浪一浪雾霾,从此再不分泌露水地气,也不生育虫鸣鸟语。随着城的扩大,诗的意境和意象,已被大量删除。城的扩大,也扩大着心的寂寞。

 ②我在乡村长大,怀乡恋土成了我的严重心病,若过几天不踩踩泥土,不走走田埂,不沾几滴露珠,不和草木绿叶打个照面,不说别的,就是我脚上的鞋子都很难受,它好像不会走路了,人海里勉强走着,它老提不起神,有时迷路,有时走得慌张,不小心还踩了别的鞋跟,害得我不得不向别的鞋子道歉:对不起,没踩伤吧?

 ③有一个深夜,朦胧中,看见我那双疲惫的鞋子蹲在床前,大张着口在对我说话,可惜我听不懂鞋的语言。我就同情地望着鞋子,过了一会儿,从楼房缝隙里好不容易挤过来的月光洒进屋子,洒到鞋上,眼看就要洒到鞋里了,可是那一小溜月光却迅速离开,向窗外偏移,鞋子大张着的口嗫嚅着,很是失望,我听到了它的叹息。哦,它是想好好看看久违了的故乡的月光,那月亮正好是从靠南的我老家的方向走来的,这双鞋子是去过我老家的。那天夜里,在老家的田埂上它认识了我老家的月亮,现在,它看见老家的月亮来看它了,虽然只看见小半张脸,但很面熟,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我赶紧从床上下来,移动鞋子,把它放在月光正在照着的地方,并且随着月光的移动移动它,一直移到阳台上,再不能移动了,再移动我和鞋子就从九楼跳下去了,危险。我只好把鞋子捧在手里面对着月亮,让远道而来的故乡的月光,摸摸鞋子憔悴的脸,喂饱它饥饿的心。

④第二天早晨醒来,想起昨夜的情节,看那鞋子,却没什么异样,鞋里除了鞋垫和灰尘,并无别的,月光、露水及草木香气,都没有。才知是梦。我梦见了寂寞的鞋子,其实是从鞋上看见了我自己的寂寞。

1.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嗫嚅”本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赏析“嗫嚅”一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

A. 第①段中“免费供应”,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的扩张以毁掉乡村为代价的痛心与嘲讽。

B. 第②段中“踩踩”“走走”,采用叠词,富有音律美。

C. 第②段中画线句,写出“我”的“难受”“提不起精神”。

D. 第③段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月亮身上寄托的情感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情感完全一样。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1667/24158) 首页 上一页 11662 11663 11664 11665 11666 11667 11668 11669 11670 11671 116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