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B. 在祖祖辈辈的辛苦打拼的基础上,他白手起家,将丝绸纺织事业发展壮大。

C.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 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叽叽喳喳,忍俊不禁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催枯拉朽  记忆尤新  笼罩   衷心感谢  震撼人心

B. 风华正茂    卓有成就    桅竿   朔流而上    色彩斑斓

C. 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夺魁   竞相开放    殚精竭虑

D. 从容不迫    眼花缭乱    泄气   经纶世物    镇耳欲聋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dāng)  无声息(qiǎo)     冽(lǐng)       住(jīu)

B. 旗飘扬(jīng)    飞其间(shù)      退(kuì)       裁(zhòng)

C. 声敛气(bǐng)    首而望(qiǎo)     毁(zhuì)      那(chà)

D. 一丝不(gǒu)    引高歌(háng)     落(zhuó)     刻(juàn)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几处早莺争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8)农务各自归,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其二)》)

(9)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10)中国自然山水,别有一番境界。在陶弘景笔下,是四时俱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吴均笔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的奇异之水;在郦道元笔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的巍峨高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代的发展呼唤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增进理解,加强合作;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相互依存,友好相处,繁荣共生。我们能否以友善的姿态,主动地向“他”或“它”问候一声“你好”呢?

你可曾记得那句最朴素的问候——“小平,你好!”寥寥四字,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众和领袖的距离,温暖了中国大地。同样,可将你的问候,送给四季、花草,送给城市、乡村,送给亲友、老师,送给英魂犹在的英雄、擦肩而过的旅人……

请以“         ,你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填写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题文)《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请根据下面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名。

(1)__________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反对宋江接受招安最坚决。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

(2)话说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因被权奸高俅所害,刺配沧州,行至野猪林时,又被董超、薛霸绑缚。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林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到九霄云外”。这来人是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臂弯,我们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黄土高原和黄河息息相关,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某校同学要开展一项关于黄土高原和黄河关系的专题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来的一些资料,请你研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②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下百万根。

③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④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⑤目前高原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⑥唐朝初年施行屯田垦殖,在黄土高原的林牧区垦田数十万亩,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⑦清军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变林牧为农耕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全成了光山秃岭。

1.从以上材料来看,从秦朝开始,黄土高原上的森林、草原不断遭到大规模的破坏。试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只写材料的序号)。

2.该校有同学认为,古人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是黄土高原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你还能概括出两条原因吗?(每条不超过10字)

 

阅读陆文夫《脚步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摘自《北京文学》2001年第10期)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文中使用典故和引用诗句,请根据提示填空。

(1)“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________

(2)“雄鸡一唱天下白”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为“__________,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

3.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

①“怕”的对象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怕”的程度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怕”的感悟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重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

5.文末画波浪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

 

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②洼然:低深之状。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岂信然邪    信然:__________        (2)羲之之书晚乃      善: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3.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1846/24158) 首页 上一页 11841 11842 11843 11844 11845 11846 11847 11848 11849 11850 1185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