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把文章中“ ”部分补充完整,填到下面的横线中。(写到原文中不得分)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3)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具答之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此中人语云 ④或请重法以禁之 ⑤自是数年之后 (4)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忘路之远近 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6)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和_____。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请你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画面描绘出来。 (2)尾联中“王孙”指的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此地一为别,_____。 (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_____。 (3)山舞银蛇,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 (5)李白的《送友人》中,借马鸣表达无以言状的离别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
|
|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河边上有个小村庄。 ②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把村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 ④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⑤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A. ④③②①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①⑤②③
|
|
(2017年中考甘肃兰州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的称为“快递小哥”。 C. 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先后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其中,《故乡》选自《呐喊》. B.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C. 新闻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的概述,主体是具体事件的介绍.新闻报道要遵循真实、及时、准确的原则. D. 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
|
下列各组字词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清冽 箫索 辜负 坟墓 B. 恣雎 叹惋 鄙夷 嗤笑 C. 安适 僻静 阴悔 悠然 D. 颧骨 伶俐 愕然 妖娆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俨然(yǎn) 束缚(fù) 菜圃(bǔ) B. 模糊(mǒ) 秕谷(bǐ) 脚踝(huái) C. 莽莽(mǎng) 獾猪(quán) 怅惘(wǎng) D. 空旷(kuàng) 折本(shé) 什刹海( chà)
|
|
对朋友的友情,对生活的期待,都需要我们用信任的目光去看待。 请以“我相信你一定来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6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