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遗嘱( zhǔ) 简陋( lòu) 锐不可当(dāng) B. 要塞(sài) 蒙昧(mèi) 悄然不惊(qiǎo) C. 颁发(bān) 镌刻(juān ) 殚精竭虑(dān) D. 翘首(qiào) 屏息(bǐng) 摧枯拉朽(cuī)
|
|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体裁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写给母亲 贾平凹 ①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⑤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⑥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丢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略有改动)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前文: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后文: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前文: 后文: 3.母亲去世已经三年,可“我”“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 4.文末作者“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他的泪水里包含了哪些情感呢? 5.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请任选一个能感动你的细节,作简要赏析。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丼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子,说说加点字的妙处。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解释下面加的词。 人不知而不愠( ) 博学而笃志(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圆其说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半信半疑 C. 温故而知新/马无故亡而入胡 D. 不舍昼夜/太丘舍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阅读下列两则语录,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
|
古诗赏析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第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的村野图景,营造了一种_________ 的氛围。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
|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思念寄托明月,包含诗人同情、关切、安慰之情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小题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写两条):
根据以上结论,结合自己的体会,向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 ①当然,有时间泛读杂书也是必要的,但不能主次颠倒。 ②读书需要选择,需要取精用弘,即在前人确定的经典谱系基础上筛选、增删和确定时代的、民族的、个人的经典。 ③泛读杂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经典、守护经典。 ④所谓“阳光下没有新鲜事物”是因为缺乏主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立场,必定是“阳光下充满了新鲜事物”。 ⑤这就需要精读,甚至不断重读经典。 A. ②⑤④①③ B. ②③①④⑤ C. ②⑤①③④ D. ②⑤③①④
|
|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 因为 但是 只要 B. 所以 因此 只要 C. 因为 因此 如果 D. 所以 但是 如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