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一)

两片秋叶

①我悲秋,我亦恋秋。

②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看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③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④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⑤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

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⑦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⑧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⑨“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⑩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什么为行文的线索?写出了“我”怎样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请你谈谈“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中划线字的理解,并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以下这则短消息,完成练习。

① “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左右,再创世界纪录。” ②10月15日,在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的百亩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又一次再创新高。③实打实测,示范田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达17.23吨,提前竣工了袁隆平提出的每公顷17吨的高产攻关目标。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消息其中一些部分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句语言表达不准确,应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句语义重复,应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删除。

③    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 ”。

(3)    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李明同学在生活中却不珍惜粮食,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原名是《______________  》,这是美国记者 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书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两个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雾除了影响人的健康外,难道就一无是处吗?不,它就是一个很淘气的孩子。挡着你,追着你,缠着你,逗着你。冷不防,往你身后一cuàn,给你个冷冰冰的吻。不知不觉中,喷sǎ了你一头的雾水……就这样,雾不知皮倦地在你眼前变幻莫测,不容许你正襟危坐,无动于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气    一cuàn______     喷sǎ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__ ”。

(3)“变幻莫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比喻、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②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③    八方各异气, 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④    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⑥    亭亭山上松, _______________ 。(刘祯《赠从弟》)

    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⑧    山随平野尽,   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默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则“办公室对话”的新闻,按要求写作。

                                 这个时代还缺什么?

主持人: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要的东西似乎都正在或即将拥有,甚至连你根本想不到的东西也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但是,我今天要问的是:这个时代,就是当下,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些东西缺失?21教育网

办公室A:缺少服务意识。只想别人服务,不想服务别人。

办公室B:缺少顶尖人才。普普通通的人太多了,哎……

办公室C:缺少“真”。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办公室D:缺少“信仰”。很多人这样、那样,不就是缺少信仰吗?

办公室E:缺少生活的诗意。反正我也不知“诗意”是什么,但总觉得现在的生活有点不对。

主持人陷入了思考,大家辩论着……

以上“办公室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你可以联系生活表达情感;甚至可以选择特定对象写一封信,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

 

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80字以内。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

“爸!这里限速50!”

“有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

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余文圻(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言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浸:水。②諰諰(xǐxǐ):恐惧的样子。③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④腹笥(fùsì):这里指肚子里有学问。⑤三牲:牛、羊、猪。⑥卜:选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常云于湖州置(办货)

B. 三牲之,犹为不孝(供养)

C. 乡人席坦受书(到)

D. 带经而(农活)

2.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B.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C.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D.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

(2)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余文坼、皇甫谧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两人在为人处事方面有相同的地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三篇短文

【甲】清欢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阙词,非常喜欢,主要是爱极了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木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里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难道现代人的欢乐,就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吗?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了呢?

其实,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凡人多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如是说。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乙】寂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选自《雅舍小品补遗》,有删节)

【丙】寂寞

龙应台

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慢慢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我细细在想,寂寞,是个什么状态?

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当他在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张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张岱“鸡鸣枕上,夜气方回”时,“遥思往事,忆即书之”“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时怕已悟得。

(选自《目送》,有删改)

【注释】①林清玄,1953年出生,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②梁实秋(1903—1987),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雅舒小品补遗》创作于1928—1948年。

1.梁秋实说“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从而到达自己想要追寻的境界。请联系三篇短文,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文章

古人的诗文

境界

林清玄的《清欢》

_____________

以清为欢

梁实秋的《寂寞》

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___

龙应台的《寂寞》

张岱的“遥思入事,忆即书之”

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甲文中林清玄倡导“清欢”是入世的,积极的;而乙文梁实秋谈“清福”是避世的,消极的。请根据你对他们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3.乙文与丙文中同是写“月”与“树”,你更喜欢哪一句?请作赏析。

A.“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

B.“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高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

4.龙应台说“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那么如何在“无边无际无着落”的寂寞中感知“清福”,修得“清欢”呢?请联系三篇短文概括回答。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1895/24158) 首页 上一页 11890 11891 11892 11893 11894 11895 11896 11897 11898 11899 1190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