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默写。 乡愁是游子笔下永恒的主题,亲情是人类割舍不掉的情感。马致远一句“夕阳西下,_________”诉说离家的愁思;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_________”;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 表达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徒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李商隐则在巴蜀羁旅中想象“_________,_________”,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快乐;诸葛亮则用家信劝诫儿子“________, _______”,当志存高远,培养高尚操守,体现了一个父亲的殷殷期盼之情。
|
|
(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 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唐]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请概括《汉江临泛》颔联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两首诗均为王维写景之作,结合诗歌内容请分析两首诗中作者蕴含的不同情感。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 (3)轼诣武卫营(____) (4)卒全其城(____)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表现了苏轼作怎样的心境?【乙】文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苏轼,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驱车来到了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换上运动装,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的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沿着跑道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个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我又开始喘了,脚步也随之慢了下来。很明显,因为我又胖了,我才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玫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明显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个姑娘把自己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了几步向前冲刺了50米,很轻松的把姑娘落在了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还是支撑不起日渐增长的体重,慢慢的,我紧赶的步伐又缓了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了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的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的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从你跑步的姿势和神态上展露给别人。约摸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的不再那么痛苦,体力貌似又恢复了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在体育场上寻找着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我一定要赶上她。在前方扫了一眼后我没再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了过去,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她又一次超过了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追赶不上红衣姑娘的原因。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⑪当一个人开始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2.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第六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提议把题目改为《跑步中的启示》更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意,说出你的理由。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心中有间小书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 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 “快看,这个书店不错! ”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 “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 “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 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 ________的特点, 第⑥段却说 “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 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何在第②段详细描写那间未曾走进的书屋,请分析其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的理解。
|
|
综合性学习 大家看了里约夏季奥运会后都表示大有收获,感慨良深。你班准备开展一个“奥运精神大家谈”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8月22日晚间消息,女排夺冠激发了网友庆祝的热情,也刷新了奥运开幕以来微博互动量的峰值。微博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夺冠当天,微博上奥运相关内容的讨论量达7462万,互动量达1.1亿,达到开赛以来的新高。 “女排精神”成为国人共同的关注点。女排夺冠相关内容的互动量在当天达到7285万次,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达3.4亿次。朱婷是当天微博上被提及最多的运动员,提及量达到1245万次,紧随其后的惠若琪微博提及量也达到1083万。奥运会期间女排曾两次引爆微博。1/4决赛逆转东道主巴西的视频,24小时内在微博上播放量达到4795万次。半决赛击败荷兰后,朱婷以607万的提及量成为当天最热门运动员。在微博和尼尔森联合发布的体坛风云榜上朱婷排在第4位,比前一天大幅提升12位。排名前20的运动员中有5位来自中国女排。 (摘引自《新浪体育》) (1)以上是主题活动中将要回放的一则新闻,请结合新闻内容,为之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这个夏天,奥运健儿们挥洒汗水,超越自我的同时,他们的很多画面,都让我们感动不已:因病征战七届奥运的丘索维金娜;梦断裁判手,挥泪别拳台的吕斌;大战后相拥握手的林丹李宗伟;豪取23金而挥泪告别泳池的菲尔普斯…… (2)请你从以上人物或你所知道的其他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话,在“感动时刻”这一环节中为大家描述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题文)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__》,文章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师生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梁文》,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________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3)《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作者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请你结合书籍内容,从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中试举两例,分析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
|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3)酒仙太白挥发瑰丽想象描写月影明镜、彩云蜃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4)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赞颂松柏经严寒而挺立不倒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船行三峡之间,山岚雾霭,轻烟漫漫,耳畔偶有猿啼声声,《答谢中叔书》曾描绘此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夕阳西下,登高望远,江水滔滔,故园何在?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报告一提出就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 历史大剧《东方战场》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 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采取多校划片原则。 D.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许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