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2016年中考贵州铜仁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铜仁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 前不久,铜仁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C. 铜仁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D. 能不能切实提高铜仁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铜仁的关键。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学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B. 看完影片《十二公民》后,他受到了极大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我们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不用想太多,确定目标后,就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诚意  勾当  恼羞成怒  媚上期下

B. 藻饰  惑乱  持之以桓  寻章摘句

C. 伦理  桑梓  对答入流  精血诚聚

D. 滞碍  商酌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pián)  落(shǔn)  阴(huì)  孜孜不倦(zī)

B. (jié)  骗(kuānɡ)  扶(yè)  面面相(qù)

C. 笑(chī)  桥(zhàn)  恣(suī)  强不舍(ɡuā)

D. 汲取(jí)  难(jié)  亵(dú)  咬文字(jiáo)

 

请以“有你,我的生活更_   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在600800字之间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可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jù):聚集钱财;赆(jìn):临行时赠送礼物。③奁(lián)具: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婆家的财物   ④鬻(yù):卖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既壮,尽(改变)前好    B. (舍弃)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C. (正赶上)友人郭行扣门    D. 吾父病,医(邀请)钱百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方天寒,单衣             属予作文记之

B. 病者愈,辍己马载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卖吾庐不售                 面山

D. 待侯君乎?                  安陵君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4.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侯可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翻译文言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晓雾将______________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

(3)势竞上____________     

(4)往之_____________

 

材料一: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节选自蒋孔阳的《读“死”书与读“活”书》)

材料三: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就会觉得更加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本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

                                            (节选自华罗庚《学会自学》)

1.根据三则材料说说我们怎样才能读好书。

2.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材料三作者提出的“从厚到薄”读书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说。

4.对于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 ‘死’书”的想法,你赞同吗?请联系你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仔细推敲句子“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在此地,不要走动”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525/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520 12521 12522 12523 12524 12525 12526 12527 12528 12529 1253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