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二)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结果大相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先判断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的难易,再说明理由。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回家的花朵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就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水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台阶缝隙里或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是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子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筛里,在乡村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③蒲公英开了,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漫山遍野的野菊镀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④它们是到城市里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沾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都常常会买一小扎甚至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吃食,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

⑥它们和许多的人一样,从乡村来却再也回不到那弥漫着泥土腥香气息的乡间了。

⑦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华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汽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⑧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打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润湿的泥土,其中许多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甚至黄豆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颗竟又开花了,那金黄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⑨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白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缕的风飞走了。

⑩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⑾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树或一棵草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将燃亮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⑿灵魂或许是不会流浪的,它既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文中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

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

3.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简要分析标题“回家的花朵”的含义,并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困难

综合运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我市某中学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

(1)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

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网络消费用户投诉案件数同比增14.78%。网络消费领域侵权事件多发,与网络购物自身特点有关。商家身份隐蔽、交易平台虚拟、开网店门槛过低,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商家资质无保障、售后服务欠缺。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盗取消费者银行卡和账号信息,引起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加大了网络支付风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故事与诚信无关的是________

A.商鞅立木    B.烽火戏诸侯     C.黄香温席     D.曾子杀猪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困难

(题文)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长征》是王树增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以长征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居住在草地里的A,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它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A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它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

上文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划线处的A是指___________(填昆虫名)。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B,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上文语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_》,文中的B __________(人名)。

 

题型:句子默写
难度:中等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

(2)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殊《浣溪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赞为“情致缠绵,音调协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题型:字词书写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chuí______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______,这时如果不是wǎn______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请将“又见        ”补充完整,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文题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钵金(张晓风)

⑴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在贫乏的生活里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

⑵这里是一所学院,暑假里学生都离去了,空留下大片美丽的红土操场,和校园中盘旋的清风,而风过时满屋生香,把我们借住的小屋弄得像一个搅拌中的草莓冰淇淋桶。

⑶多么喜欢那些竹子,在窗外撑起万竿青葱。整个安静的下午,那些长长的尖叶在微风中优美地翻动,风便由竹丛那边的世界滤了过来,没有人能想象过滤后的风是怎样地充满了绿意和凉意。落雨的夜里,竹叶也负责过滤雨声。把雨依次漏下,听来像什么人在临轩纵击羯鼓。翌日黎明,许多小笋便悄然出土,露出尖尖的骄傲,像一个埋藏了许多世纪而乍被掘出的城市。

⑷靠窗的地方放着我的小桌,仅容一盏灯、一卷书和一杯茶的小桌。当我偶然铺开纸的时候,就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令我掷笔。没有围墙也没有门扉,我们的小屋因此看来便像一辆偶然停在林荫下的跑车,可以憩息,也可以观望。太多的风景重叠着,最远的一幅是蓝天,其次是如烟的平林,再其次是草地,再其次是瘦竹,偶然间杂其中、成为流动的画面的,则是一些低飞的麻雀和一群跳跃的孩童——这一切使文学变得笨拙而多余。

⑸而在我背后,孩子朗声地笑着、叫着。长久以来,我们不曾如此地接近,不曾如此地以整日的时间什么都不做而只是谈那些轻柔的、语言之外的语言。五个月的他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忙碌。时而望着窗外的浓荫,时而去捉墙上自己的影子,时而摇响他的玩具铃,时而抢爸爸的阔边眼镜,又时而煞有介事地倾听远方火车的长鸣……当我向前瞭望,当我向后俯视,我就默无一言。我已被夹在自然和婴儿之间,世间还有什么可羡慕的幸福?

⑹有一天清晨,当我醒来,小室里摇漾着淡淡的阳光,葡萄藤的影子在雕镂着粉墙。而当我抬头看窗外,我惊讶地发现竹林上开遍了蓝紫色的牵牛花。“这是什么奇迹?”我披衣而起,“昨天还没有的,是什么精灵在一夜之间幻出这样的花蔓!”

⑺而当我走出室外,牵牛花全不见了,蓝紫色的小点仍在——原来是致密的竹叶所遮不住的细碎碎的八月晴空。但我仍然相信那是一些牵牛花,在我今晨睁开眼睛,不知身在何处的那一霎间,某些善良的小仙就将竹影中的蓝天点化成花。为了给我一些温柔的回忆,一些孩提时代甜蜜而伤感的回忆,让我复习我生命初期那幢满篱牵牛花的老屋。那天,整个早晨,我的胸中都鼓荡着那些神圣的余响。

⑻学校后面有一曲湖水,湖边水浅的地方丛生着大片浅紫色的花串。隔着湖水回望校园中的小教堂,便有那么朴拙可爱的意味。湖畔有一些苦苓树,恣意横生的枝子竟伸到水中去了,树影下憩息着垂钓的人,一次次地换他们的饵。

⑼如果我有一根钓竿,我就钓那些花,我就钓那些水中的云影,我就钓那些失去了的闲情。而事实上乡居的日子,一切都满着、溢着,我不禁窃笑起自己来了:我何需钓些什么呢?我竟那样不可救药地怀着都市人的想法。我何需花呢?这些日子本来就如同花心中的小憩;我何需云影?它们在我窗前日夜周游;我何需额外的闲情?我早已拥有它——在我心灵的深处。

⑽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黄金,在我们贫乏的生活中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

                                  (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

1.作者为什么把乡居的日子称作是一钵金?

2.赏析第⑶段的划线句“翌日黎明,许多小笋便悄然出土,露出尖尖的骄傲,像一个埋藏了许多世纪而乍被掘出的城市”。

3.第⑴节里作者说“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黄金,在我们贫乏的生活中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第⑽节作者又说“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黄金,在我们贫乏的生活中流溢着旧王族的光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材料链接——请看摘自张晓风《花朝手记》里的一段文字:

我站在花前看山下,山脚是红尘滚滚的人寰,是名利缰锁的大囚营,但因为隔着这排茶花,城市变得清纯可爱。不是因为这城市改变了,是因为我隔着那排花看它——啊,我可以跟全世界和好,只要容许我透过花阵来看万物。(《花朝手记  隔花》)

从本文和上面这段文字中,你可以感受到张晓风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1]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2]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3],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4]人世。然瓶粟屡罄[5],不能举火[6]。饥饿之余,好弄笔墨。鸡鸣枕上[7],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8],又是一番梦呓。

——张岱《陶庵梦忆序》,有删改

【注释】[1]駴駴(hài):令人惊异的样子。[2]愕窒:愕,陡然一惊的样子;窒,指窒息。[3]引决:自裁,自杀。[4]视息:观看和呼吸,即指活着。[5]罄:空,净尽。[6]举火:指生火做饭。[7]鸡鸣枕上:在枕上听见鸡叫。[8]犹事雕虫:这里指写作。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余一小舟_____     (2)余饮三大白_______

(3)故旧见之______      (4)忆即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点         既不可执    (钱泳《治水必躬亲》)

B. 姓氏           为来也      (《晏子使楚》)

C. 毒药猛兽         好逸恶劳    (钱泳《治水必躬亲》)

D. 痴人前不说梦     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使楚》)

3.翻译下面句子。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4.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人非所与/熙也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D. 非相度/不得其情

5.【甲】【乙】两段文字中都提及一个“痴”字,结合文段和作者生平,分别说说你对两段文章中“痴”的理解。

 

阅读李商隐的《七绝》完成下列两题。

七绝  韩冬郎即席为诗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注释】公元851年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入东川节度使幕府,韩瞻的儿子韩偓即韩冬郎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一座。

1.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四句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岁裁诗走马成”表现了韩冬郎_____;“雏凤清于老凤声”采用了_____(修辞手法),使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句所蕴藏的意思也可以用这样的俗语或诗句表达____________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2529/24158) 首页 上一页 12524 12525 12526 12527 12528 12529 12530 12531 12532 12533 1253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