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①,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3)王强使视之 使 2.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置酒共观之 4.选文乙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
|
|
阅读《名人传》片段,回答问题. “……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1.上面语段中,“我是” ,“这种疾病”是指 。 2.在《名人传》序中,罗曼 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请结合作品说说你从中呼吸到的“英雄们的气息”是什么?
|
|
古代诗歌阅读。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首句中“离愁”具体指 的感情。 2.请你谈谈最后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水是一个高妙的化zhuāng( )师,几笔点染,山的丰姿便越然眼前。那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感觉,有时甚至更胜一踌。名山往往助长浮zào( ),而只有这些平平常常的众山,就真正让你的心沉静,让你宠辱皆忘。 1.据拼音写汉字。 化zhuāng( )师 浮zào(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3.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横线上的文字: 4.划线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改正: 改为
|
|
根据提示默写 (1) ,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2)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黔娄之妻有言:“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广阔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 “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任选一题写作 (1)半命题作文: 时间的磁带里记载着过往的行人,在眼前滑过,只有无法忘怀的留在心底。带着这份记忆,回首过去,珍惜现在,迈向未来,我们一起走过。 请以“与 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根据所写内容,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2)以“初三”为话题作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初一、初二的那段日子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迷迷糊糊地走过了小学、初一、初二。现在我们正站在初三的中点线上,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可说。请以“初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
|
议论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态 度 马德 ①一条蚯蚓,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睥睨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不畏艰险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②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一个学子在学业上柳暗花明;调整工作态度,可以让一个劳动者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用来成就人生的。它可以使一个人懂得清醒地审视自己,理智地面对人生,不好高骛远,不随波逐流,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境所溺,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从而在浮躁的尘世面前从容不迫,在喧嚣的生活背后淡定自如。 ③人在一生中,总会为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而态度则会使这个目标更加坚定。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往往专心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义无反顾。他们的人生态度常常明朗、坚定、睿智、乐观,像洒向草地的阳光,像掠过江面的劲风,在灿烂中摇曳着生机,在刚劲中透露着力量,充满无限活力。抱有消极人生态度的人则不然,他们往往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热情不高,投入不够,慵懒、倦怠,左顾右盼,三心二意,像秋日的落叶一般飘零,像墙上的衰草一般枯败、沉郁,没有活力,没有希望。 ④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⑤如果说,品质是从生命的个体上旁逸斜出的一条绿色藤蔓的话,而不同的人生态度则是绽放在这些藤蔓上色彩各异的花朵。这些花朵,在绚烂地绽放之后,最终为你结出最美的人生果实来。 ⑥如果你在生活中活得困顿迷茫,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并不顺心遂愿,就该想着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了,或许,你会因此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分哪几层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2.作者认为“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3.仔细阅读第③段,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其论证方法及作用。 4.读完本文,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态度的看法。
|
|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选自《小品文选刊》,作者杨进,有改动) 1.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2分) (1)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 (2)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 2.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3分) 3.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4.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2分) 5.有人常常抱怨这个世道的势利和冷漠,但人性的光辉却在汶川大地震中熠熠闪耀,每时每刻都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发生。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3分) 〔链接〕 材料一:报道称:企业家们一掷千金,出资亿元,为灾区孩子建“震不垮的学校”;明星大腕成龙、李连杰慷慨解囊,捐赠千万,并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 材料二:爱心传递中的感人画面:一位残疾姑娘坐在轮椅上高举善款投向捐款箱; 一个头发花白的乞丐将讨来的零钞换成大票捐给灾区。
|
|
【甲】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_______ ②几欲先走 ________ ③款扉扣之 _______ ④今客鼓此 _______ 2.选出下列加横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 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C. 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 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
诗歌赏析:《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填空。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之景,请你描绘一下这句诗的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