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④,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有删节) 【注释】②郎:织官名称,吏部的下属官员。②虎贲(bēn):武士。③收:拘押。④语出《论语·子路》,意为:推举你所了解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许允为吏部郎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潮》) B.难以情求 不以疾也(《三峡》) C.臣之乡人 无丝竹之劳形(《陋室铭》) D.于是乃释 屠乃奔倚其下(《狼》) 2.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陛 下 检 校 为 称 职 与 不 若 不 称 职 臣 受 其 罪 3.这则记人文章要赞扬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便扶向路(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
|
“中国式剩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为响应党中央关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号召,阳光中学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厉行节约好风尚”的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本次活动,校学生会准备拟一幅宣传标语张贴在学校食堂。请你结合此次活动,拟写标语的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上句:消除虚荣意识,反对舌尖浪费; 下句:
|
|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平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把“加快”改成 “加强”) B.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把“及时应对”与“随时发现”对调。) C.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依据之一。(在 “被”前面加上“是否”,或删除“有没有”。) D.莫言之所以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
|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时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B.这句话传到了我的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疑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 C.离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会黯然失色,就会使之空洞化,失去感召力。 D.雅安地震时,绿色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zhǐChǐ( )之间而已。 (2)在cāng máng( )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3)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tuō níDài shuǐ( )的雨! (4)父亲拿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fān lái fù qù( )地看。
|
|
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余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城阙辅三秦, 。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 , 。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 。
|
|
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请以“坚守”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展开想象和联想,将某一动物、植物或某一历史人物作为主人公,以“采访 ”为题,写一个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
学校组织九年级师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小明因病未能参加这次活动。现在请你为小明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他有身临其境之感。 要求:(1) 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2) 字数在150~200之间。(3) 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常给心灵排排毒 韩青 ①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一遇到辽阔的海、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第一感觉就是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忧伤,瞬间杳无踪影。当初,梭罗来到瓦尔登湖,我想他就是去“排毒”的,尘世的纷扰、喧哗、浮躁不利于写作和思想感情的顺畅表达。在那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巨著。而他如果一直在尘世生活,我想,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写出如此宁静、隽永的书。由此看来,经常排排体内毒素,不啻一种修德润身、成就人生之法。 ②体内的毒素必须清除掉,否则,它们就会毒害你的身体、思想和心灵,严重时会夺去我们的性命、腐蚀我们的思想、吞噬我们的心灵。 ③我们知道,鲁国公孔融很器重祢衡的才气,曾经多次向朝廷推荐,还在曹操面前夸过他。于是曹操想见他,但是他很狂傲,不但不去跟曹操见面,而且还说了曹操的不少坏话,最后终被杀害。可见,祢衡是被狂傲毒死的。 ④我们也听说过木马屠城的故事——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走,留下一大批木马并将一些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主力部队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走了,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将木马拖入城内,然后开始歌舞狂欢,纵酒作乐,就在他们睡梦时,木马中的勇士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瞬间就将特洛伊给灭了。可见,特洛伊是被掉以轻心、得意忘形毒死的。 ⑤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毒素存在我们身上。生活中,某某因为嫉妒,夜不能寐,他哪还有心思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呢?某某因为懒惰,该做的事也不做,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呢?某某因为欺骗,本该得到的玫瑰花却开在别人的手上,虚假怎能赢得真诚?某某因为贪得无厌,忘了做人的底线,最终踏上了不归路;某某因为软弱,途中的一个羁绊,竟然成了他的”归宿”;某某因为敷衍,该认真的事他却以应付待之,最终难逃被辞退的命运;某某因为心胸狭窄,完全可以不去计较的一件事却释怀不得,最后跟人大动干戈,差点儿一命呜呼……不把毒素清除掉,你就休想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⑥有人问规模宏大的纽约劝业银行创始人佛勒:“您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道:“用努力来发泄胸中的怒气。”人活于世,难免会碰壁、受伤,因此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对它们而言,与其把它们压抑在心里,倒不如痛痛快快地发泄出来,要知道,乌云散去是晴空。可见,“排毒”不失为明智之举。 ⑦佛家云:“莫向外求。”诚如斯言。 ① 。因此, ② 。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这方面的东西盛的多了,那方面的东西就没有地方盛了。把毒素清理干净,腾出更多空间去容纳更多真、善、美来滋养我们的身体、思想和心灵。 (选自2015年《心理与健康》第9期有改动) 1.请解释“排毒”在文中的含义。 2.阅读③~⑥段,请针对论据的选用提出一个问题,并写出问题的答案。 3.结合第⑦段内容,在①处对“莫向外求”这句引言进行分析论述,在②处补出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