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

【甲】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唐·岑参

黄梅细雨暗江关,故园东望路漫漫,

我入西君欲还。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须尽醉,马上相逢无纸笔,

明朝知隔几重山。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甲】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2.两首诗的主人公在“马上相逢”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文艺新视界: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

“乾隆皇帝上朝之前,掏出手机拨了几个电话”“一条眼镜蛇拖着公共汽车经过十字路口”——读到这些陈述的时候,多数人的常识无法认同。诚然,从科学研究报告、社会调查问卷到商品广告,内容真实是共同遵从的基本规约。迄今为止,只有文学获得特许,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或者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约定。文学拥有何种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可以享受如此特殊的待遇?

文学的虚构具有超凡脱俗的魔力。庸常的生活波澜不惊,虚构让人们从陈陈相因的琐碎事务中浮出头来呼吸到神奇的气息。

生动、传奇,我相信这就是文学虚构的开始。鲁迅曾经解释过他如何虚构小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鲁迅打趣地说,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相对于日常所见的各色人等,这个“拼凑”起来的人物,其性格特征的强烈程度往往超过了通常的平均值。另一些作家或许热衷于虚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的情节,由于这些强烈的性格,作家虚构的戏剧性冲突往往比日常生活更为集中、激烈、扣人心弦。大多数纪实的素材无法制造如此完整的美学效果。始于生动、传奇,继而悲欢交加,终于某种形而上的沉思,这常常是虚构为文学完成的三部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不论是小说、戏剧之中的理想人物还是诗词之中的良辰美景,作家、诗人的虚构无不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从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模式、才子佳人或者灰姑娘加白马王子模式到新近网络文学中时髦的“穿越”“玄幻”小说,虚构的意义几乎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欲望带动的虚构是许多通俗性娱乐作品的内在构成。但是,深刻的文学虚构必须拥有娱乐之外的丰富涵义。很大程度上,虚构的文学要遵循规律和细节“真实”,要与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换言之,文学不能因虚构而破坏了“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

“科幻”文学诸如《黑客帝国》《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它的虚构效果令人吃惊。读者对于它们的兴趣之所以超过各种单纯的科学研究假说,人间气息的存在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真实既孕育了虚构,又制约了虚构。文学之所以可能拯救虚构,恰恰因为出现了更为深刻的真实认知。

(摘自2014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学的虚构”的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只有文学才特许虚构,文学的虚构可以免遭法律抑或道德的谴责,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约定。

B.作家在小说、戏剧中所虚构的理想人物或者诗词歌赋中所展现的良辰美景,都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

C.文学的虚构就是为种种白日梦造就种种外显的形式,如一个卑微的小职员可以想象自己“穿越”至唐朝,变身公主。

D.文学的虚构可以上天入地,无拘无束,但它不能破坏“可然律”和“必然律”意义上的“真实感”。

2.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文学的虚构具有的特点。

3.“不论是小说、戏剧之中的理想人物还是诗词之中的良辰美景,作家、诗人的虚构无不寄寓了自己的内心向往。”请从以下的作品中任选一篇(或联系课内、课外的小说诗词)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范进中举》《变色龙》 《威尼斯商人》

 

清粥

王岫榕

①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 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有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②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 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就会 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 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③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的缝隙,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地氤氲,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④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 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洗衣机里转动着衣服,或者摘一 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为了配菜,再切了 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⑤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 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事实上,米真的是委屈的啊!在这样的不受关注与注视下熬成的粥,只不过是填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

⑥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⑦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得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 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⑧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帖,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食粥》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 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⑩被鸡鸭鱼肉和各种添加剂刺激的味蕾回归敏感,清香满口,余味不绝,清粥带给世人的福 泽,是人如神仙。

⑾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 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⑿清粥的好处不仅仅是简单、养生、清香。

⒀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清粥一碗,可养 身心,可助药力。”

⒁青春飞扬的年纪,处处都是好风景,很难将自己关在厨房里为自己,为家人煮一锅真正的清粥。便常常用稀饭代替,哄骗的,终究是自己的身体和心。

⒂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⒃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⒄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地熬煮着,不激烈, 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1.本文以         为线索,围绕“                     、悟清粥”的写作思路,以小见大,娓娓道来,抒写了作者对生活的大命题的感悟与思考。

2.根据要求赏析以下两个句子。  

①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请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②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就变得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气,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米的身体里躲了起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3.文中第五段为什么要写朋友“煮粥”?

4.作者在结尾说道:“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B.小说《三国演义》中“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的诗句是对“三气周瑜”这一故事情节的感叹。      

C.祥子正直善良,吃苦耐劳。他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卖掉了。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D.《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2.下面是《水浒》中的片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打人,在现代社会是不被称道甚至是违法行为,为什么此语段中的“打”却让人感到畅快淋漓,大快人心?请你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延年寿       慕圣贤之道     B.不相识    吴广爱人

C.莫其妙       不能其一处     D.络绎不    天柱折,地维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横线

(1)两战战,几欲先走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3)吾妻之我者        

(4)同舍生皆绮绣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子曰:“当仁,             。”(《论语·卫灵公》)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由衷的劝勉、宽慰和关切;苏轼的“                          ”表达的是诗人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温庭筠的“                          ”表达的是漂泊他乡的游子残月未落时赶路的辛劳。

(6)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方,身于何境,如果我们有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那种

                          ”于仰俯之中流露出悠闲的心境,我们就能忘怀得失,保持内心的宁静。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人间四月天,清风送白云,只要推开窗,便会与一树fán     花相遇,更会盈盈香满袖。这个季节适合把心灵交给春天放牧,将那些心心念念送给青青杨柳、灼灼桃花。一盏清茶伴你在岁月的信笺上写下一行行明jìng     的文字,此时的你,回味初中生活的点dī     ,qīng     吐比岁月更长的友谊,从此心底便长出温暖的根须,那是生命的春天。

 

写作:请将作文写在答题卡上。

在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相信你曾经被某个瞬间触动过。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鼓励,一则名言……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了你年轻的心弦。

请你以“        拨动我心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3.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题。

谈沉潜

①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道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悄悄浮起。所以,人生需要沉潜。

沉潜需要有一种智慧的选择。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他没有选择借助家族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又如诸葛亮在天下大乱之时,隐居隆中卧龙岗,熟读史书,研究天下大事,直至刘备三顾茅庐。时机已到之时,才欣然出山,辅佐汉室,留下千古美名。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芬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③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院的杂事,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汲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④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如           。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企鹅如此,人亦如此,只有顶住压力,积蓄能量,才能破水而出,成就梦想。(原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若在选文第④段空白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①勾践沦为亡国奴后,没有了尊严,失去了自由,但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率三千越兵以吞吴。

②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最终等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4.简要分析第③段论证思路并写在答题卡上。

5.“沉潜需要智慧的选择、纯净的品性、深度的蓄势”,除此之外,沉潜还需要什么。请谈谈你的认识。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16482/24158) 首页 上一页 16477 16478 16479 16480 16481 16482 16483 16484 16485 16486 1648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