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新荷才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B.“他由于肯努力,因此进步很快。”一句是转折关系。 C.“为了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大赛。”句子有语病,修改办法是:在“举办”前加 “学校”。 D.“聪明伶俐”“开飞机”“印象不错”“美丽的花"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⑤③①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⑤③④
|
|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 ,但他们的品质足以 .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的所在。 电子阅读量大大增加, 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上阅读门槛较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 (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即使 甚至 所以 B. (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尽管 而且 所以 C. (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即使 而且 但 D. (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尽管 甚至 但
|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长江、黄河,历经千年风雨,滔滔不绝。 B.我们不能对他人妄自菲薄,否则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C.舞台上,成龙一连串的表演,简直是精彩绝伦,让人眼花缭乱。 D.在一百米决赛中,李明首当其冲,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谛 布署 根深蒂固 浑身解数 B.笨绌 窒息 大名鼎鼎 黯然失色 C.遏制 金钢钻 好高骛远 明眸善睐 D.芳馨 选择 韬光养晦 露出马脚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祷(qí) 骨髓(suí) 玄虚(xuán) 束手无策(shù) B. 阻塞(sè) 滂沱(páng) 静谧(mì) 不屑置辩(xiè) C. 倒坍(tān) 隐匿(nì) 归省(xǐng) 锲而不舍(qiè) D. 禁锢(jìn) 长髯(rán) 解剖(pāo) 玲珑剔透(tī)
|
|
作文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校名。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头 牌 王宝国 银铃是黄河口剧团的头牌,也是“绕梁腔”的唯一传人,能像磁石一样吸来爆棚的观众。每当听到“白娘子我上舟船更换衣衫”,观众便立时屏住气息,竖起两耳,将头后仰,仿佛看到一根锃亮的银丝从云端直贯而下。 团里的台柱子谁不尊着宠着?剧团驻地向南有一片银杏林是银铃吊嗓的地方。早晨不论多忙,伙房的老周都会准备好两个鸡蛋候着,看到银铃吊完嗓回来,便把鸡蛋打在一只白地青花的瓷碗里,再用刚烧开的水一沏,明白亮黄的一大碗。银铃接过咕咚咕咚喝完,用手抿一下嘴,朝老周一笑。 别人看着眼馋,可也白搭。直到小甜瓜进了团。小甜瓜是戏校毕业的,唱念做打倒也不差,只是“绕梁腔”偷偷练了一年仍不得要领,到了高音区,嗓子便裂了似的垮下来。 小甜瓜不敢再练了,发誓要拜银铃为师。每天天不亮早早候在银铃宿舍门口,等银铃起床,便抢着倒溺盆,打洗脸水,晚上又抢着给银铃倒好洗脚水。有一次,小甜瓜倒好洗脚水就顺势将银铃的两只白莲藕样的小脚捉住洗了起来。 真想学?银铃问。 小甜瓜说,想。 想学的话,你得答应一件事。 行,只要师傅肯教“绕梁腔”,就是十件八件也成。 你要起誓。行,我起誓。 第二天,小甜瓜被带进了银杏林,每天周而复始练习吸气屏气,一练就是一年。等小甜瓜能屏气五分钟时,银铃这才正式教她“绕梁腔”。原来学习“绕梁腔”的决窍全在一口丹田气。那四绕八弯的声音盘旋上升,到了顶峰又盘旋而下。唱完,屏住的那口气仍游刃有余。小甜瓜悟性好,又有基础,学得很快,不到三个月便唱得娴熟自如。 不过,小甜瓜从没在人前唱过“绕梁腔”。演出前,总是仔细为师傅准备好戏装,沏好润嗓的菊花茶。 人们第一次听小甜瓜唱“绕梁腔”,是在全区的汇报表演时。本来,还是银铃唱《水漫金山》,可是,临上场,银铃的嗓子突然哑了。眼看戏就要开演,团长急得直跺脚。剧务说,小甜瓜跟银铃学过,要不,让小甜瓜试试。那天晚上,小甜瓜虽是临时上阵,却将“绕梁腔”发挥到了极致,还将原来的“两个八度”改成了“三个八度”,那声音像一串金铃直冲云端,立时博得了碰头彩。 观众赞道:真是个金铃铛。自此,金铃成了小甜瓜新的艺名。渐渐的,金铃上台的机会多了起来,也无暇侍候师傅了,剧团的头牌慢慢转成了金铃。 银铃自然带了一口气:天下没有这样忘恩负义的。在剧团那幢二层小楼上,人们常听到金铃银铃比赛似的扯起嗓子唱“绕梁腔”。那声音尖利刻薄,像一把把锉刀锉得耳鼓难受。一次,叫阵刚罢,银铃嗓子急剧肿胀,到医院一查,竟然是甲状腺瘤,已经压迫到声带,若再延迟后果不堪设想。经此变故,银铃再也不能登台了,改做剧务工作,每天默默地准备戏装道具,直到退休。 金铃一直没有带徒的意思,团长委婉地提过几次,金铃都说,还早呢。 这年冬天,金铃外出演出,路上翻了车,送到医院已经奄奄一息。金铃急切地要见师傅一面。当银铃匆匆赶到医院,金铃已经说不出话,只是用手遗憾地指着天花板。 后来,有人说,当年银铃和金铃是有过约定的,让银铃再唱五年,便把头牌的位子让给金铃,金铃不该那样着急抢了师傅的头牌。还有人说,那晚银铃突然哑嗓,是因为金铃在茶里做了手脚。 银铃明白金铃的意思。她一个人悄悄去了银杏林,试着唱了一下,可嗓子像一面破锣,除了呜咽的嘶鸣再也留不住声音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银铃早已是耄耋之年,而且搬离了县城,闲了便跟几个老太太在门洞里摸纸牌。摸着牌,几个老太太说起了当年黄河口极富盛名的绕梁腔,说起了剧团的头牌。 可惜,早失传了。一个老太太惋惜地说。 银铃听了满眼泪水。她又记起了师傅玉白菜教她绕梁腔时说过的话:心要净,气要清,不争名,不冒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金玲这一形象。 3.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每当听到‘白娘子我上舟船更换衣衫’,观众便立时屏住气息,竖起两耳,将头后仰,仿佛看到一根锃亮的银丝从云端直贯而下。”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列举文中运用对比的语句并简要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4.文末说“她又记起了师傅玉白菜教她绕梁腔时说过的话:心要净,气要清,不争名,不冒功。”请你谈谈对此句的理解。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要快也要慢 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 ②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争分夺秒”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揠苗助长”一类的古训,这是人类珍贵的经验之谈。 ④就人的幸福感而言,生活也是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的。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慢节奏的调剂,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情致,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快节奏所击倒。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我国有一首老歌也这样唱:“马儿呵,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看个够。” ⑤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认为不要急吼吼地度过有限的人生,于是,慢文化之风开始兴起。“慢餐”“慢递”“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北京出现了“慢递”专业店。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裏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近日还传出消息,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135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我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于近期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慢城”称号。所谓“慢城”,主要是走“生态立城”之路,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环保”概念。“慢”,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⑥由此可见,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美。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不弃慢,慢不鄙快,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维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质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第几段之后?请阐述理由。 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一方,也就没有了另一方。快与慢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文正局量宽厚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②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③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④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⑤。”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 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 ②愬:同“诉”,告诉,这里有“投诉”、“告状”的意思。 ③饔(yōnɡ)人:厨人。 ④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 ⑤廋(sōu):隐藏。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但不食而已( ) (2)一日又墨其饭( ) (3)庖肉为饔人所私( ) (4)方省也( ) 2.下列加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少埃墨投羹中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B.据鞍俯伏而过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汝乃某人乎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其子弟愬于公曰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事表》)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文中围绕王文正的局量宽厚叙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分点概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