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念终始典于学”意为自始自终想着学习。) 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学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嘉肴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4)其此之谓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探究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三处)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选文一 “人不学,不知道”和选文二“教学相长”各强调了什么?
|
|
阅读科学小品文,完成下题 ①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②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③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④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⑤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⑥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 《昆虫记》)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选文重点从哪方面来说明的? 2.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 探究 (1)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说说本文想表达怎样的主题。 (2)鲁讯将《昆虫记》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 4.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题 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2.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根据(11)(12)两段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5.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遗忘了什么?为什么遗忘?在文中有何作用? 6.读了文章,想想身边有哪些类似这样的例子,试举一例说说。 7.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中心明确,语言高度概括,并饱含深情,30字左右) “中国母亲”颁奖词:
|
|
综合性学习。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初一(2)班要求每人做一读书卡片,收集做成小宣传画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请你完善王林同学的读书卡。 (1)我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 。 (2)推荐书目: (四大名著内选) (3)作者: (4)推荐理由: (20字左右)
|
|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 ; ; , ,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①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 ②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 ④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加地一丝不苟。 B.现代都市的楼房千奇百怪,花枝招展的。 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
阅读选句,完成文后题目。 ①这也真够滑jī,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皇帝的新装》) ②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人们说,他们像一对luán生兄弟。(《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③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杯子”这些词。(《再塑生命的人》) ④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紫藤萝瀑布》) 1.根据选句中读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2.《再塑生命的人》中“再”在《新华字典》中 ,若按部首查字法查该字应查 部,第三画为 。 3.给选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4.解释画线词语“不求甚解”的含义。
|
|
苦娃娃“写进”北大 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妈妈,她今年49岁,叫李小云。 我童年时,年迈的奶奶和爷爷相继患病卧床不起,家里欠下的债一年比一年多,大人们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 8岁那年,家里勉强送我进了学校。学费是妈妈向帮工的人家借的,书包是她用旧衣物缝制的,别的孩子用剩下的铅笔头,我用小棍捆扎起来就成了笔。 我读书十分专心,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1996年8月,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我欣喜若狂跑回家,把这一喜迅告诉日夜奔波操劳的父母。谁知话一出口,他们的脸上却布满了愁云。 晚上,我听到外屋有吵闹声,原来妈妈想把家里那头怀孕的母牛卖掉,供我上学,爸爸坚决不同意。病在床上爷爷听见了争吵声,一急之下撒手人寰,不久,奶奶也去世了。 安葬了他们,家里又多了几千元的债。我不再提上学的事儿,把录取通知书放在书页里,下地干活去。过了两天,妈妈偷偷卖了牛,爸爸知道后暴跳如雷:“以后种庄稼驮粮食咋办,你去拉,你去背,卖牛的钱能供金旺读几年书?” 妈妈痛哭了一场,吼道:“娃儿念书有什么错?金旺能考上县重点,在这个村子里还算头一份,我不能把娃娃的前途耽搁了。我就是砸锅卖铁,肩挑背磨也要送娃去念书。” 第二天,我到县城上中学了。我家离学校有50多公里,为了节约钱,我一学期只回家一两次。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我回家拿夏天的衣服,发现爸爸瘦得出奇,脸色蜡黄地躺在炕上。他得了胃溃疡,医生让他尽快动手术,妈妈又要去借钱,爸爸死活一依:“只借不还,谁还愿意借给我们;贷款,家里咋还得起?死活听天由命吧。” 邻居告诉我,那年夏天,母亲一个人完成了双抢双收。她没钱请人,没钱雇脱粒机,白天一个人在田里收割,然后一捆捆背回家,晚上在院坝里铺上一块塑料布,用双手在石头上摔打脱粒亩多地的麦子,收完后还要到田里栽秧。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着割,膝盖磨破了,双手磨出血。没等邻居把话讲完,我跑向在田里忙碌的母亲,大哭道:“妈,我不念书了……” 妈妈将我赶回了学校。爸爸的手术用贷款做了,只是家里的债务已达8000元。 每个月妈妈总是步行将米面按时为我送到学校。她还到几公里外的一家印刷厂收集废纸,带给我做草稿纸。我在学校里只能吃咸菜,穿别人送的补疤衣服,但我没有怨气,没有自卑。 我刚进县中学的时候,第一堂英语就懵了,我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母亲送钱粮的时候,我对她讲:英语可能要拖后腿,要赶上来困难很大。谁知妈妈满脸笑容地说:“妈不爱听娃说困难,记住,只要能吃苦就什么也不难了。”望着母亲那因劳累而过早苍老的脸,我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我拼命地背英语课文,专心致志地跟老师练口语,课余时间借来同学的录音机进行跟读,同时,借阅大量课外辅导书,演算了上千道习题。妈妈那憔悴而不服输的面容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激励着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期末考试,我取得全班第二的成绩,英语也跃为全班第三名。 1999年5月,我以总分全县第一的成绩通过毕业考试,我飞快地跑向车站,让家乡的熟人捎信给妈妈报喜。妈妈托邻居转给我一套新衣服和100元钱,并附上一张纸条:“别骄傲,记住,全家人等着你的好消息。”我把新衣服叠好压在箱子的最底层,发誓不考上北大决不穿。7月下旬高考成绩公布,我考了个全县第一,喜到极点,我心中默默地喊着:“妈妈,您的儿子没有辜负您。” 回到家里,妈妈一把将我搂在怀里,朗朗的星空下,她紧拿着我的成绩单,哭了。 不久,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单也下来了。在全村、全乡,我是头一个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乡政府特地举行了一次庆功会,妈妈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坐上了主席台。 而今,我在北大上学,想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一边勤工俭学,一边读书,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我想毕业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让辛苦了大半生的妈妈早日过上舒心的日子。 1.从哪些地方可见作者读上书多么不容易?用原文回答。 2.从哪些地方可见金旺在学校生活艰苦?用原文回答。 3.金旺并非天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当金旺告诉妈妈自己在县中学学英语有困难时,为什么“妈妈满脸笑容”? 5.当金旺高考成绩全县第一名时,妈妈为什么“哭了”? 6.你是怎样看待苦的?
|
|
春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 (A.绊 ;B.伴;C.拌;)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 (A.燎;B.嘹;C.缭)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①段在写春草时,也写了人的行为,这样写的目的是(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2.在③段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内,它们分别是( )( )(填序号)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既用了 又用 的修辞手法。它描写的是 ,抓住了 来描写。 4.“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请写出诗歌的上一句? 5.文段②里写春景的文字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将其中虚写春景的文字抄下来。 6.文章④段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写雨的诗句。
|
|
阅读理解与欣赏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解释下列词语。 愠:: 罔:: 乐:: 立:: 2.翻译下列句子。 (1)思而不学则殆: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各一句) (1)关于学习态度: 。 (2)关于学习方法: 。 4.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阐释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