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①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

①枯(zhè)木:枯树,桑树一类。②其鸣自詨(xiào):它的鸣声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詨,呼叫。③堙(yīn):填。

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九十                   炎帝之少女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画一处)(1分)

常 衔 西 山 之 木 石

3..下面划线的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汝心固               常衔西山木石

B 河曲智叟笑止之日       面山

上多柘木              如土石何?

D  杂然相                 高可二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什么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说说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画面。(2分)

 

名著阅读(5分)

“…气得箭疮再次迸裂,昏沉将死,临终作书与孙权荐鲁肃代己之职,同时,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此段文字是指《三国演义》中“              ”的故事。(1分)“瑜”是指          ,《三国演义》中他是                         的形象。(2分)“亮”是指          ,《三国演义》中他是                                    的形象。(2分)

 

根据事迹为其设计一段颁奖词。(4分)

事迹: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颁奖词:

 

1.       按要求默写。(6分)

A.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C.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咏梅》)

D.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E.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F.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

祖国》)

 

作文(50分)

题目:“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人生是一次远航。起锚时的林林总总,那岸上的斑驳,那港湾的纷杂,深深烙进你的心底。当你在漫无边际的海上漂浮,从心底荡起的思绪便来慰劳你的寂寞;当你在翻腾咆哮的浪谷间争斗,从心底迸发的潜力便来支撑你的肌骨。人生历程像一本本日历,不同时间段折合成册。初中毕业在即的你,在装订你的这段历程时会梳理出怎样的册页呢?请以“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数600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2分)散文阅读

牡丹的拒绝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原文有删减)

1..(2分)文章开头引用欧阳修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2..(3分)文章题目为“牡丹的拒绝”,牡丹究竟拒绝了什么?细读全文简要回答。

                                                                              

3..(2分)揣摩下面句子,结合语境品析含义。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4..(2分)文章最后写道“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牡丹的个性和品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5..(3分)作者由牡丹联想到人,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会让我们联想到人的某种品质。请任选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揭示其包含的某种品质或精神。

                                                                              

 

(三)完成14---17题(10分)

科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分)

                                                                               

3..第⑤段申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分)

                                                                              

4..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2分)

敦煌石窟

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②敦煌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礼拜和进行法事的石窟寺。窟内有塑绘和壁画。塑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高僧等形象。壁画包括佛像画、经义画、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佛教事迹画、汉族神州故事画、供养画(供养人画和出行图)、装饰图案画等内容。

③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山,前临岩泉,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49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如蜂窝状。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武周时期,洞窟已多达千余,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的和人为的毁损,前秦始建的洞窟已不可考。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壁像2300余身,最大塑像高33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民话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现在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0年,我国政府定莫高窟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遺产”。

④榆林窟位于安西县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石崖断崖上,现存北魏至元代的洞窟42个,最高塑像20余米,吐蕃统治初期(敦煌时窟分期为中唐)所凿建的第25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佼佼者。西夏时期凿建的第二第三窟,无论在内容不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并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之不足。窟中的水月观音和文殊菩萨出行图,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⑤西千佛洞现存16窟,保存完好,1961年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乐千佛洞,现存23窟,密宗题材的壁画尤多。五个庙石窟现存22窟。这几外石窟都右以作为莫高窟和榆林石窟两个窟群之参证和补充。

1.、文中把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石窟都归在‘敦煌石窟”的范围内,理由是什么?(3分)

                                                                            

2.、④段中“现存北魏到元代的洞窟42个”的说法,能否将“至”字换成“和”字?为什么?(3分)                                                                

                                                                                        

3.、你认为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人类文化遺产”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文章介绍敦煌石窟时,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并举例说明。(3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5--9题(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②小孺子:年轻人。 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⑤务:一心,一定。

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       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5..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3957/24158) 首页 上一页 23952 23953 23954 23955 23956 23957 23958 23959 23960 23961 239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