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3分)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把 学说发展到新的阶段。孟子的思想和言行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从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可以看出他善用譬喻陈说事理,如《鱼我所欲也》中,就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 ”,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自己的主张。
|
|
默写(共5分) 萧关逢候骑, 。(王维《使至塞上》)(1分)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1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1分) 这里稻田宽阔平整,田边排列着整齐的房屋,令人不禁想起《桃花源记》中“ , ”的景象。(2分)
|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B.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C.有幸聆听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讲座,终生受用。 D.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
|
对下面语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错误的是: 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②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③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④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顽皮起来,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帝。 A.①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乌镇清晨的热闹及带给人们的惊喜。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人联想到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 C.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云朵跃然纸上。 D.④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晨雾笼罩一切的景象描绘得趣味盎然。
|
|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动工,2011年3月重新向公众开放。此次改扩建 ,因此 ,不仅 ,而且 。 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 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特定的印象 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 A. B. C. D.
|
|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是: 时,我总喜欢捧着一本诗集,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种安静 的生活。 既能 ,把握方向,又能 ,关注细节,这样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A.闲暇 闲适 高瞻远瞩 明察秋毫 B.闲适 闲暇 高瞻远瞩 明察秋毫 C.闲暇 闲适 明察秋毫 高瞻远瞩 D.闲适 闲暇 明察秋毫 高瞻远瞩
|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襁褓 玄虚 相安无事 转弯磨角 B、悠闲 健忘 长途跋涉 五彩斑斓 C.肃穆 疏懒 生死祸福 无动于衷 D、制裁 霹雳 变化无常 无与伦比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单(chān)于 禁(jìng)锢 憧(chōng)憬 丝缕(lǚ) B.喑(yīn)哑 屏(bǐng)人 陨(yǔn)落 诅(zǔ)咒 C.襁(qiǎng)褓 媚(mèi)上欺下 亵(xié)渎 污蔑(miè) D.色挠(ráo) 恪(kè)尽职守 佝(gōu)偻 的(dì)卢
|
|
.以“我渴望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55分) 注意: 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美于徐公。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注释】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文: 3.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4.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5分) 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