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窗前竹萧萧 路来森 ①人世间,不爱竹的人,恐怕不多。乡居的那几年里,观竹,赏竹,便成为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②每日晨起,盥洗已毕,我必是在几株竹树前站立一会儿。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想嗅一嗅它那特别清润的味道,看一看缀在叶尖的水珠。我奇怪,为什么竹叶上的水珠,总是静静地缀在叶片的顶尖上。那么险峭,随时都让人担心着它的坠落;又是那么晶莹,水晶一般,明澈而靓丽。似稚子之心,清纯得不得了。 ③每有风雨即来,竹树便刷刷生响,如春蚕嚼食,似心潮轻溅。耳听竹声,不生躁,反生静。闭目倾听,尤觉滋味永长。 ④最是那夏日。月下,一个人,坐于庭院之中,四旁寂寂,竹树生凉。竹树,枝叶扶疏,随风摇曳;月光如洗,干干净净地照在竹枝上,地面,投下斑驳细碎的影子。风移竹摇,竹影翩翩,人之联想亦翩翩。有时候,我深夜醒来,正看到下弦月挂满枝梢,于是,心中便畅然有一番“卧看残月挂竹梢”的诗意,便久久难以入寐。只因,那景,那情,都美得让人心悸。于是,那一夜,我心中流淌着一条涓涓的溪流。 ⑤冬日亦佳。《四时幽赏录》记山窗听雪:“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似此,固然是佳。但于我,最喜欢的还是残雪挂枝头。一簇簇,一片片,碧碧的,是竹青;皑皑的,是雪白,都给人一种清净、洁爽的美。那种美有一种凛冽的寒意,白雪洗涤,人的心灵就不得不纯净下来。人,便少了俗气,多了雅气;便减一分小人心,增一分君子心。 ⑥当然,窗前萧萧竹几枝,最得意处,还是常常引我走进文化的航道,穿行其间,获一份文化的、文明的滋养。 ⑦中国传统文人,多爱竹,喜画竹,而钟情至深者,莫过于文与可和郑板桥。 ⑧文与可画竹,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画家米芾称赞他:“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开创墨竹画法的新局面,形成“墨竹”一派。文彦博则评价其人:“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真有竹直、竹洁、竹逸之性。郑板桥,不仅喜欢画竹,更喜欢栽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且有多篇诗文赞竹,赞竹之“高节清风”,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叶萧萧,竹声飒飒,他卧斋听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胞物与,郑板桥听竹,听出的是大襟怀。 ⑨竹,何以如此受人之爱? ⑩到底还是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中总结的好,竹有“四贤”: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竹,具贤人之德,有君子风范耳。 (文章有改动) 1.简要分析标题“窗前竹萧萧”的作用。 2.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中“竹”受文人喜爱的原因。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之情。 B.文章在对竹子的描述中,引用了诸多古诗名句。 C.作者按照空间的顺序,写出了竹的特点。 D.文章由“我”观竹、赏竹联想到了文与可和郑板桥对竹的喜爱。
|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莫忘做笔记”。 B.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的事例,增强说服力。 C.第⑥段引用了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D.“做笔记需要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阅读名人笔记取代阅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者、作家都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是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也不能急躁。 D.做笔记固然重要,但同时不应该忘记温习笔记。 3.读完本文,你一定对读书时做笔记的方法和好处都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百度百科 有改动 材料二: 新华社武汉1月29日电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这是这家研究所29日对外公布的消息。 据悉,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1月23日发表文章《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可能的蝙蝠起源》,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或来源于蝙蝠。 这篇文章首次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这为后续病毒致病机理、病毒溯源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新华网 有改动 材料三: 目前明确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不论有症状的病人还是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均是传染源,病人咳嗽、打喷嚏的时候,有飞沫喷出,飞沫也就是直径大于0.5um 的水颗粒,每个飞沫可能搭载很多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0-160nm,会通过呼吸或接触传染给别人。 ——新华网 有改动 1.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根据材料一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C.材料二加点的词语“首次”表示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三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明确的传播途径。 2.结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型冠状病毒不会通过接触传染给别人。 B.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石正丽团队,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一定源于蝙蝠。 C.冠状病毒虽然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但不会引起感冒。 D.有症状的病人和处于潜伏期的病人都属于传染源。 3.根据材料三,简要谈谈我们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
|
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爱国人物故事会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请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 (2)爱国诗词朗诵会 爱国就要学习和热爱传统文化,我们有许多爱国的诗词,请写出一句爱国诗句。 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
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横线处续写两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 童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童真的爱的目光里,一朵白云就是一条飞毯, , 。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 C.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D.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
|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这件案子扑朔迷离,让警方无从下手。 C.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忍俊不禁笑了。
|
|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秽 (suì) 亘古(gèn) 挚友(zhì ) 眼花瞭乱 B.涎水(xián) 取缔(tì ) 震悚(sǒng) 妇儒皆知 C.诘问(jié) 琐屑(xì) 校对(xiào) 以身作则 D.俯瞰(kàn) 炽热(chì) 迸溅(bèng) 锲而不舍
|
|
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某人捉住了两只猴子,打算训练它们来为自己挣钱。他先训练它们翻跟头,翻一个就给一个桃子吃。其中一只猴子翻得特别起劲,因此吃到了不少桃子。另一只则不然,既不翻跟头,也不吃桃子,即使用鞭子抽它,它也不翻。如此这般训练了若干天,翻得好的那只,由于桃子吃得多,就膘肥体壮,皮毛放光。那只宁可饿着也不翻跟头的猴子,却皮包骨头,无精打采。某人看着来气,就把它赶走了。于是,那只猴子一到野外就精神了起来,活蹦乱跳地爬树摘桃子和其他好果吃。那只会翻跟头的猴子只好让主人牵着走街串巷翻跟头。
|
|
岁月如梭,你已走过一段人生路,途中一定有许多让你受益的东西。也许是一处风景、一段真情、一次活动,也许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也许是一次痛苦的选择……再回首,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一定会给你非同寻常的感悟。 请以“再回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