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鸟儿将巣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B. 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有的地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 今年长沙市各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参差不齐,有的放得早,有的放得晚。

D. 近年来,湖南各县市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众人拾柴火焰高,取得良好效果。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待nüè  安详  畏罪逃qián  惊慌失措

B. chén  憔悴  大相庭jìn   轰堂大笑

C. 乳pǔ   缥渺  轻怕重niān  见异思迁

D. yì   气概 人听闻hài   神奕奕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则消息。(消息来源:广雅文学社。地点:武汉。时间:9月10日)要求: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字数不少于300字。

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大型公益教育节目《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每年都是针对当年最重要的事情选定节目内容,有利于增进教育的实效性。

2018年8月16日,本年的《开学第一课》完成录制,计划于2018年9月1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该节目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分为“梦想、探索、奋斗、未来”四个篇章,以充满前瞻性和未来感的设计,展现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启发青少年的创造梦想,激励他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节目邀请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等科技和教育领域公众人物,回顾探索历程,讲述奋斗故事,加深中小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开启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同时,节目与北京冬奥组委合作,在录制现场启动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征集活动。

梦想篇:成龙讲述演员之梦

《开学第一课》第一节以“梦想”为关键词,演员成龙将走上讲台,讲述他靠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个人和家国梦想的经历。

奋斗篇:俞敏洪回顾高考闯关

在“奋斗”篇,国际球心算冠军王树晶在现场展示六位数和七位数闪电心算,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记住屏幕上闪现的数字,并迅速计算所有十五个出现的数字总和。

这一节还增加了“非牛顿流体实验”的互动游戏,两位主持人和四位嘉宾带领小朋友们分成两队进行对战。

探索篇:C919总设计师展示大飞机成果

8岁的沈阳女孩韩嘉盈有一项神奇的本领,她能与小动物互动。在“探索”板块中,同学们可以看到,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哄睡”四种小动物。

大飞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则将展示C919大飞机的各项数据和科技成果并讲述自己实现飞机设计梦想的过程,以展现一代中国航空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的探索历程。

未来篇:院士薛其坤与青少年对谈

薛其坤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王源作为青年代表,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展望,他们以亲身经历鼓励青少年,只要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坚持奋斗,就能实现个人的目标和国家的进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

(3)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报》)

1.下列对“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 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B. 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C. 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 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2.下列对“阅历与读书”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倾向,甚至关系到读的效果。

B. 阅读时,阅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的解读。

C.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D. 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这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和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

B. 阅历和读书相辅相成。阅历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读书能力;读书可以获取新知识,拓展阅历,提高能力。

C. 个人的阅历与其年龄无关,只要有理性的经历就会形成一定的阅历。

D. 培根认为的“用书之智”,是指在亲身体验、躬行践履后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的能力,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表现。

 

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科学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B.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节’,确实很有道理。”

C.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灿烂春光。

D.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在疼痛部位。

 

下面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分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B. 懂得悟性和良知的就会明白: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智的。

C. 一间小屋,足以安身,两身布衣,足以御寒,三餐粗饭,足以充饥;这就够了。

D. 当人们操作海面上那巡回作业的泥船、建筑工地上那热闹繁忙的吊车、吊塔、拔地而起的塔,有谁不对建设中的新开发区赞叹不已。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发扬、创新,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做出大的贡献。

B. 《富春山居图》中的富川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C. 武汉园博会的管理者将武钢便民快餐引入园内,供游客选择。虽然每天能满足二千游客的就餐需求,却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游客“吃饭难”的问题。

D. 许多国外评论声称,中国如此盛大的阅兵式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B. 诵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更在于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D. 近年来,随着运河综合保护措施的全面落实,拱宸桥西岸的大量历史遗迹得以保存。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7296/24158) 首页 上一页 7291 7292 7293 7294 7295 7296 7297 7298 7299 7300 730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