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向蓝色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时,观察到首先生成蓝色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成深蓝色溶液,向深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又生成了白色沉淀,将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中,又生成了红色粉末状固体和SO2,同时溶液呈蓝色。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 A.蓝色沉淀为Cu(OH)2,深蓝色溶液中所含Cu2+浓度较大 B.白色沉淀为+2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溶于H2SO4发生复分解 C.白色沉淀为+1价铜的某种亚硫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过程中消耗的SO2与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相等
|
|
X、Y、Z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甲、乙是常见的化合物,已知有如下反应:①X + Z→乙;②Y+Z→甲;③X+甲→Y+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中不含组成X的元素,乙中不含组成Y的元素 B.单质X一定是金属 C.X、Y、Z不可能都是非金属单质 D.如果Y是氢,X是铝,则甲是AlCl3
|
|
钼有多种化学式为[MoxOy]z—的含氧酸根,式中x、y、z都是正整数。所有Mo的化合价是+6价,且配位数都是6.将图(a)所示的“小八面体”6个以共棱连接可形成图(b);2个图(b)共用2个“小八面体”,可构成一个图(c)。从图(c)中取走4个“小八面体”可形成图(d)。
下列有关图(d)所表示的含氧酸根[MoxOy]z—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x=8 B.y=24 C.z=8 D.z=4
|
|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K+一定存在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32— C.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D.Cl-可能存在
|
|
下图是一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CO32—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百分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图可完全根据1.0mol·L-1HCl溶液滴定1.0 mol· L-1碳酸钠溶液的实验数据绘出 B.H2CO3和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等体积的1.0mol·L-1 HCl溶液和1.0mol·L-1碳酸钠溶液混合时呈中性 D.在pH为6.37时,该溶液中:c(H2CO3)=c(HCO); 在pH为10.25时,该溶液中:c(CO32-)=c(HCO3-)
|
|
t℃时Na2SO4的溶解度是S g,其饱和溶液密度d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向足量饱和溶液中加入X g无水Na2SO4或蒸发掉Y g水后恢复t℃,均能获得W g芒硝晶体,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mol·L3 B.g C.100X=YS D.g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在硫化铜中加入稀硫酸溶液:CuS + 2H+ === Cu2+ + H2S↑ B.在亚硫酸中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钠溶液:H2CO3 + ClO- === Cl- + 2H+ + SO42- C.在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Mg2+ + 2HCO3- + 4OH- === Mg(OH)2 ↓+ 2CO32- + 2H2O D.在过氧化钠中加入稀硫酸:2Na2O2 + 4H+ === 4Na+ + 2H2O + O2↑
|
|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mol Fe(OH)3可形成NA个氢氧化铁胶体微粒 B.0.03mol Cu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硝酸的分子数目是0.06NA C.常温常压下,100mL 0.5mol/L的乙二酸溶液中,总的离子数目大于0.15NA D.20g D2O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
|
某芳香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8Cl2O2,其分子结构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它们的数目之比为6︰1︰1,且分子中的Cl原子皆形成C—Cl键,则其可能的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
|
据2009年的报道,采用1︰1硫酸溶液同槽浸出锰结核矿[质量分数w(MnO2)=0.20]和锌精矿[质量分数w(ZnS)=0.70]的工艺方法提取锰和锌获得成功。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MnO2与ZnS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矿物中的锰与锌以Mn2+、Zn2+的形式浸出。研究发现,两种矿物同槽酸浸4hr后,锰和锌的浸出率只有80%左右,为了提高浸出率,在实际工艺中,需将过滤后的滤渣用四氯乙烷处理后再做二次酸浸,此处的四氯乙烷所起的作用是 (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溶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