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两部宪法,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该《宪法大纲》只有“君上大权”一章,后附臣民权利义务。拟定者申明《钦定宪法大纲》的宗旨:认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大纲条款中把“君上大权”放在首位,赋予“臣民”的权力十分有限。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2》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2)如何评价这两部宪法? (3)在“猿(袁)之天下”,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做了哪些努力和奋斗?
|
||||||||||||||||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州哪些历史现象?“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这些人靠什么生活? (2)我国明清时期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还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3)明清时期对内、对外采取怎样的商业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后果如何?
|
|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孔子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 ——《二程遗书》卷十五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朱熹 材料四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主张(不得摘抄原文)?这些主张反映了他生活时代的哪些社会特点?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四存在怎样的矛盾?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
|
|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都有很大的变化和长足的发展。回答下列小题 1.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 B.通过发电报与家人联系 C.观看国产有声电影 D.利用火车运输物资 2.李四光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他对祖国的贡献是 A.研究两弹一星 B.为我国勘探石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C.培育出高产水稻 D.研制出巨型计算机
|
|
近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武装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回答下列小题 1.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 B.战略反攻开始之后 C.三大战役后 D.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 2.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实行“一五”计划 D.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3.1956年,中共八大为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以阶级斗争为纲”
|
|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两次国共合作。请回答下列小题 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帝国主义压迫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进行了积极抵抗 B.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C.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
|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强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回答下列小题 1.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 A.倡导社会变革 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 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 2.新文化运动后期,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 A.发现民主科学主张的不足 B.新文化运动受到反动政府迫害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D.受西方侵华战争的冲击
|
|
自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回答下列小题 1.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许多民用工业,这主要表明洋务派 A.聚敛财富,搜刮人民的本性 B.增加税收,增强国力的愿望 C.认识深化,弥补军事工业的不足 D.目标转变,与洋人争夺市场 3.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 B.早期维新派主张 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
近代中国从1840年以后频频受到外国侵略。回答下列小题 1.(咸丰、同治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辨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该诗揭露了列强在中国 A.割占香港 B.攫取领事裁判权 C.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D.强建租界 2.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教训落后、腐朽的中国政府 B.占领和扩大在华商品市场 C.改造异教徒 D.割占中国更多领土 3.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拟定征服世界的步骤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日本为实现第三期目标采取的行动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并逐渐完备。回答下列小题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 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 B.汉武帝设置中朝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3.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它负责管理 A.起草政令 B.审核政令 C.全国军事 D.行政事务 4.观察如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军机处最初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 ②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 ③军机处有严格的办事效率要求 ④清朝灭亡前夕撤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