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的关键词有:“八七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请你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国民革命,洪流奔腾 B.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 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
|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始于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南昌起义的爆发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D.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
|
1943年,张闻天道:“没有遵义会议,红军在李德、博古领导下会被打散,党中央的领导及大批干部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张闻天意在说明遵义会议() A. 彻底结束了党的“左”倾错误 B. 能够独立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 C. 在革命历史中有决定性意义 D. 否定李德、博古错误军事路线
|
|
1934年11月,北平政务委员会秘书长何其巩向蒋介石建议:有计划地网开一面,迫其出窜,在追剿中予以节节之击灭。川滇黔三省,人口众多,形险而地腴,足为国防之最后支撑点。宜乘“赣匪”西审之时,力加经背。蒋介石赞同了这一建议。材料表明 A. 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已宣告失败 B. 国共矛盾已不再是当时的最主要矛盾 C. 西南地区在军事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D. 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削弱“围剿”力量
|
|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 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
|
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共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时的中共 A. 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并没有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 C. 已经不再受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 D. 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 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 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
|
《申报》曾称红军“共匪”,对长征多用“逃窜”“西窜”字眼;后来称红军“共军”,使用“长征”等词。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 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C. 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剧 D. 抗日救亡运动推动
|
|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 ) A. 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 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C.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