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近代中国最早把这两个梦想真正结合起来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抗日战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题要求: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否则扣卷面分)。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可从必要性、实施过程、结果任一角度作答。)
|
|
2016年在江西发掘的海昏侯墓已出土2万多件文物,“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此评价是由于该墓 A. 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B. 陪葬文物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 C. 出土文物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全面的 D. 全面再现了西汉时期的社会面貌
|
|
(题文)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 A. 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 B. 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 C. 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 D. 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
|
|
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御史台
|
|
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 建立了皇帝制度 B. 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修筑了长城
|
|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代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 B. 王位世袭制度 C. 选官制度 D. 监察制度
|
|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 B. C. D.
|
|
据史书记载:西汉丞相陈平说:“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 审议决策之权 B. 专司行政之事 C. 上传下达之责 D. 监察百官之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