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运动一直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将镇压太平军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斥为“汉奸”。但1930年以后,许多国民党官员和学者赞扬曾国藩“卫道辟邪”,否定太平天国运动。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落后

B. 五四运动的影响

C. 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兴起

D. 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 展开战略反攻

B. 实施辽沈战役

C. 进行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北洋三杰”之一的段褀瑞曾对袁进行劝诚,称:“南方寸步不让者,乃国体问题,正因如此,我们不能授人以柄”,“国体变更必将引起人心浮动,一隅有变,牵动全局,说不定又要酿成大乱,后果难堪设想!”这说明

A. 袁世凯损害了北洋集团利益

B. 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民众的民主意识有较大提高

D. 段褀瑞等信奉三民主义

 

《蒋介石日记》摘记:“长江北岸……大别山北面商城、潢川、罗山各县及田家镇虽先后失陷,然我军仍照原定计划阻止敌军于国防工事线之外;(长江)南岸之敌,……终不能越隘

口一步。”日记所记的战斗应发生于抗日战争中的

A. 太原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认识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修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此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太原会战

D. 武汉会战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 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B. 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

C. 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D. 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1940年8月,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在电讯中写道:“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所…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此电文可考证

A. 平型关大捷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近20年来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基本肯定,认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必须以“三大革命”(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纲。而历史学家袁伟时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是农民造反,基本对新的文明毫无所知,根本谈不上什么革命。形成两种不同结论的原因是

A. 受意识形态的左右    B. 政治运动的影响

C. 所用的历史观不同    D. 掌握的史实不同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251/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246 19247 19248 19249 19250 19251 19252 19253 19254 19255 1925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