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
|
史学在不断进步,历史认识也会随着更多可靠的史料不断接近客观事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手工业和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平民中出现了小部分靠经商致富的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他们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在旧氏族贵族的专断统治下,他们的经济利道严查受损,迫切希望进行政治改革,争取参政的权利。在旧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出于自己的利益,往往联合下层平民同旧氏族贵族进行斗争。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历史1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概括材料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于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 材料二 公元前8一前6世纪的古风时代是希腊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农业仍是希腊人赖以为生的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最好的财产形式……但手工业和商业在部分先进地区,如科林斯、雅典,已同农业完全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其突出表现是制陶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勃兴……此外,铁器冶炼与制造业、采矿业、造船业均有明显发展……希腊斯巴达、雅典等城邦的形成,雅典的梭伦改革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古风时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启迪《世界上古史》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两者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有何不同? 材料三 无论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材料都少有关于手工业的记载,唯一有充分历史证据的手工业是雅典的制陶业,根据考古专家们的估算,即使在制陶业最兴盛时期,雅典从事制陶业的总人数也不超过200人。从社会的各个侧面看,希腊城邦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不少学者认为,梭伦代表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历史根据。梭伦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实际上主要是雅典的农业危机,其主要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废除所有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它同工商业并没有什么关系。梭伦的另一项改革措施是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干的和湿的”(亚里士多德语,“湿的”即指橄榄油)收获,而不是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收入。 ——北京大学出版社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学者黄洋对雅典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综上,专家学者们对梭伦改革背景的认识各不相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不同的?
|
|
克里斯提尼时代,有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这表明 A. 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B. 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 C. 城邦公民反对奢侈消费 D. 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
|
|
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折射太阳光。但此见解与城邦通行看法和宗教教义相冲突,在公民舆论压力下,城邦以他对神灵不做的罪名将其速捕,最终阿那克萨戈拉被迫离开雅典。由此可见雅典民主 A. 具有阶级局限性 B. 是少数公民的民主 C. 超越生产力水平 D. 颇具有原始的色彩
|
|
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他意在表明古希腊 A. 公民政治的重要性 B. 民主政体的普遍性 C. 民主决策的便捷性 D. 城邦政体的多样性
|
|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商业流通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
|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 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 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 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 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 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C. 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 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
|
古代雅典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地母节中妇女模仿召开了一次公民大会,她们完全熟悉公民大会的仪式和政治提案,也熟悉演说者的修辞技巧。这反映了当时 A. 妇女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 公民大会常在节日召开 C. 文艺家对民主政体的不满 D. 政治现实影响文学创作
|
|
据学者们推测,梭伦改革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约为10000人,贵族可能是2000人。只要有一半甚至1/3的平民出席公民大会,就足以在公民大会中形成多数。据此推断,梭伦改革后的公民大会 A. 基本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 B. 利于制约和抗衡贵族权力 C. 必然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D. 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