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 A. 推动了德国国家统一的完成 B. 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C. 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 D. 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
|
法国历史上1875年“一票共和”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使法国势力问鼎大半个欧洲 B. 使法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和平转型 C. 共和派战胜了保皇派,保皇派建立“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计划破产 D. 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
|
俾斯麦领导了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建立了一个普鲁士为主的德意志民族国家。1888年继位的新皇威廉二世与俾斯麦的政见大相径庭,于是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首相职务,同年俾斯麦被迫辞职。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俾斯麦失去了德意志民众的支持 B. 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极其有限 C. 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员任免权 D. 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
|
|
1877年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辞职,并任命保王党组阁,此举遭到众议院的抵制。他又下令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结果共和派仍占上风,他只好同意共和派组阁。1878年初共和派又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他被迫辞职。这表明 A. 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B. 共和派实际占据优势 C. 法国政局始终动荡不定 D. 内阁完全对总统负责
|
|
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对于近代法、德两国政治的比较正确的是 A. 两国元首都由世袭产生 B. 德国内阁宰相对议会负责 C.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德国政治民主化程度更高
|
|
马克思曾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以上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A. 以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 B. 国家元首是虚君 C. 带有浓厚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 D. 宰相对皇帝负责
|
|
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部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这里的“特殊政治环境”是指( ) A. 共和派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宪法 B. 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 C. 君主派实力超过共和派 D.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
|
下列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部充分体现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意志的资产阶级宪法 B.是一部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法律 C.是一部将德意志军队普鲁士化的军事立法 D.是一部带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
|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这是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这一说法是指中共一大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