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 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1957年,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赫鲁晓夫在庆祝大会上宣称: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共产党人很受触动。第二天,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表明( ) A. 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 B. 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C.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D. 我国通过“大跃进”实现了工业化
|
|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A. 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 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 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
|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时任北平市长的袁良亲自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去捉拿穿无袖旗袍的女性。这一现象说明 A. 无袖旗袍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 B. 无袖旗袍流行受传统势力阻碍 C. 女性穿无袖旗袍有伤社会风化 D.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
|
|
《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里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类关卡过去大约有500个。”这些“进步” ( ) A. 说明交通建设发展最快 B. 表明中国关税实现自主 C. 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繁荣 D. 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 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 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 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 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A. 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 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 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
|
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它们是 A. 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B. 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C. 17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D. 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荷兰、20世纪的英国
|
|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人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表明 A. 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 B. 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C.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 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