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A. 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 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 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
|
下表选自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由此可以反映 ①抗日英烈都牺牲于相持阶段 ②国共两党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 ③战火蔓延到东南亚和北美 ④抗战历史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
|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 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 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 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
|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 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
|
恩格斯曾说:“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巴黎公社革命 C. 辛亥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
|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清政府代表 A. 精明强干 B. 软弱无能 C. 不顾自身利益 D. 不谙近代外交
|
|
1970年,美国总统发表外交政策咨文说:“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表明美国 A. 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 B. 谋求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C. 准备与中国建立同盟关系 D. 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集体观念浓厚
|
|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里的“同”不包括 A.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同 B. 大多曾遭受过殖民侵略 C. 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D. 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
|
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A. 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B. 经历时帝制的腐朽 C. 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D. 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